在《宝莲灯》故事里与华山三女——三圣母相遇互生情愫结为夫妻,育一子名
沉香。在戏曲《二堂舍子》中因与华山三圣母生下一子沉香后分离,刘彦昌状元及第,官拜罗州正印,娶宰相之女王桂英为妻,又生一子名唤刘秋儿,与刘沉香为兄弟。
故事讲述了书生刘彦昌这一年进京赶考时路过
华山。听当地人说华山西岳庙内的华岳三圣母慈怀普度,非常灵验,遂进庙上香欲求得好前程。然而,不巧的是
三圣母当时外出不在,刘彦昌连抽三签都是空签,想到自己十载寒窗苦读,九载心灵煎熬,前程未卜,功名无望,不由悲从心生,便把一腔怨恨吟成一首
打油诗题在圣母殿的墙壁上。诗写:刘玺提笔怒满腔,只怨圣母三娘娘,安居神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题罢,刘彦昌昂首挺胸扬长而去。
三圣母回来后看到墙上的题诗,听侍女灵芝将发生的事情诉说一遍,恼羞成怒决定教训刘彦昌一通。于是唤来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作法。将正在赶路的刘彦昌淋成了落汤鸡,风雨交加,道路泥泞难行,刘彦昌没走多远就体力不支再受风寒,倒在泥泞之中。
三圣母见状心中大快,站在云头仔细望去,发现倒在地上的刘彦昌眉清目秀、弱不禁风,蓝衫上沾满泥水,书箱一旁倾翻,文房四宝散落一地,一想到这场风雨会断送这位书生的前程,一丝怜悯几分
爱慕油然而生。她又命人把昏迷不醒的刘彦昌救下,细心照料。二人渐渐消除嫌隙,互生情愫,两情依依结为夫妻。
一年后,刘彦昌再次赴考,这时三圣母已有孕在身,惜别之时刘彦昌赠给她一块
沉香。刘彦昌赴京考试中榜,被朝廷任命到
洛阳市做官。就在他走马上任之后,
三圣母产下一子,取名沉香。
三圣母下嫁凡间的事情很快就被她的哥哥——华岳三郎知晓,其勃然大怒,责怪妹妹与凡人通婚触犯天条,要捉她上天受惩罚。在妹妹的苦苦哀求之下,三郎顾及是自己的亲妹妹,怀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外甥,于是便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莲花峰巨石之下,欲阻隔她的凡心,迫其悔过,将小沉香交给她的贴身婢女灵芝抚养,灵芝后来又将沉香送到洛州其父刘玺身边养育。
十三年后,
沉香长大,灵芝告知沉香自己母亲被压
华山之巅受难,及打败舅舅救出母亲的方法,让沉香拜霹雳大仙为师,偷取天界萱花开山神斧。沉香苦学本领待时机成熟,向父亲刘彦昌表明决心去华山救母。沉香来到华山迎战华岳三郎用神斧打败了自己的舅舅。沉香找不到三圣母被压何处,情急之下放声恸哭,感动
山神,在山神指引下,沉香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劈开华山莲花峰救出三圣母。后来,刘彦昌弃官隐居华山,一家人得以团聚,终生相守。
最早可以追溯到
唐朝,唐代戴孚《广异记·华岳神女》应该是《
宝莲灯》故事的雏形,记载唐代某士人赴京应试,途宿关西旅舍,与下凡的“华岳第三女”结为夫妇,同居七载,生下二子一女的故事。宋代阙名的《异闻总录》记载
秀才韦子卿去长安赶考,途经华阴庙,见三女神像貌美,表示了倾慕之意,后来与华岳三娘子结成夫妻的故事。
孙崇涛认为:沉香救母故事原题材中的男主人公,并非沉香,而应是沉香之父,即上述杂记中的书生。在故事的不断丰富、发展中,大概由于
沉香救母这一情节极富神话异彩和震荡人心的魅力,遂使沉香这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最后取代沉香生父即书生的主角位置,亦即后世戏曲和
说唱中分别取名为刘锡、刘昔、
刘向、刘希、刘晋保、刘俊春、刘彦昌等。
有关沉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已经失传的宋元旧篇《刘锡沉香太子》、
杂剧《劈华山救母》和《沉香太子劈华山》中。宋元旧篇《刘锡沉香太子》以刘锡与沉香两名并称作为戏名即是例证(以男主人公名作戏名,是宋元戏文的惯例)。后来在海外发现中国失传已久的戏剧
散曲合集——
嘉靖本《
风月锦囊》,是现今可见到有关刘锡故事的最早刊本,为明嘉靖三十二年演出的戏曲,但只留存刘锡与三娘“茅店结合”一节,其他内容全部佚失,但其唱词与莆仙戏中的《刘锡》却是基本吻合。而莆仙戏《刘锡》是当时唯一完整的戏剧,《刘锡乞火》中,刘锡所占的分量很重,沉香所占的比重很小,全剧的第一主人公显然是刘锡,同时保留了不少元宋南戏的音乐元素,恰证明了莆仙戏《刘锡》渊源的古老。
《宝莲灯》完整故事链定形于
清代,故事叙述完整,人物形象立体,内容丰富生动。清代
宝卷《沉香太子全传》中记载,
三圣母和
秀才的爱情等情节进行刻画描写的同时,增加了沉香劈山救母等情节,一场
华山起源演化为救母故事,由此改编的《
宝莲灯》最广为流传。
在故事中,刘彦昌是一位十年寒窗、饱读诗书,却屡考不中的凡间落第举子,在进京赶考时路过华山与华岳三圣母相遇。寒窗十年却屡试不中,在与华岳三圣母相遇一年后进京赶考,中榜做官。三圣母被囚禁华山后,刘彦昌带着孩子
沉香浪迹天涯,寻找救出三圣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