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清初思想家
王源(1648年―1710年),字昆绳、或庵。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清代思想家。
人物生平
王源(1648年―1710年),字昆绳,号或庵。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清初思想家,“颜元”学者。明亡后,长期活动于江淮平原
其父名世德,明末袭职锦衣卫指挥事,清顺治元年(1644)奔赴河南省。源少年受教梁以樟,倾慕蜀诸葛亮和明王守仁。由于父亲“喜任侠言兵”,所以熟知前代典要及兵事,后又从魏禧文言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源返京依靠馆幕为生。在此期间,吕振羽万斯同修订《明史稿》。他性格豪迈,常置酒痛饮,谈古论今,醉则“嘲谑骂讥”显贵时流。康熙三十二年(1693),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之后,未再应试。康熙三十九年(1700),在大兴义学(后改顺天义学)任教,写有《顺天书院记》。康熙帝四十二年(1703),结识学者李塨(恕谷),二人成为挚友。李系颜元弟子,元著有《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编以立教,强调“实学”,提倡“习”字。王源得知颜元学说钦佩至极,尽管年过半百,仍毅然亲往博野,拜元为师。康熙四十五年(1706),源离家漫游,见人不说姓名,妻子亦不知其去向。晚年往来金陵、淮阳间。康熙四十九年(1710),客死于山阴。
人物概述
王源为人以“实”自许,处世以“敬慎”为主。他在《与朱字绿书》中说,“源所重在品之真,肝肠洁白,才华其余耳”;《与程偕村》中说,“源生平无所长,惟一实可以自许,不敢以一字之虚欺世”;在《寤语十则》中写道:“君子存心立身,无论有事无事大事小事一以敬慎为主,则善日积,而过日寡。”源早年著有《兵法要略》、《舆掌指图》,晚年著有《平书》等,所著各书大都散失,现存《居业堂文集》二十卷。
王源是一位进步思想家,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其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平书》中。他在《平书》序中指出,“平书者,平天下之书也”,在有关著作中还曾提出“有田者必自耕”的观点。中年遇李()于京师,改习颜学,成为颜(元)李(塨)学派的成员。著有《平书》、《居业堂文集》等。《平书》未单独刊行,书稿由李订正,刊行时更名《平书订》。王源其田制思想是土地官有,惟耕者有其田,士商工官不得占有土地。在商业问题上,反对重本轻末,主张提高商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取消一切繁苛的商税,统一按照商人的利润和资本的多寡收税。还提出商人按资本分为九等,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授予九品至五品爵。在货币问题上,主张不得以银为交易,民间交易实行物物交换和以钱交换并行,至于钞法则以为必不可行。其货币思想比较混乱,既主张银具有货币职能,又提出限制银币流通。 
其子王兆符(龙篆;隆川)为方苞执友.见(严文郁《清儒传略》15页),父子均与蒋衡(湘帆;拙存)有故,二人之丧,蒋氏有力焉:君(蒋衡)之病由经理王氏丧葬致劳而剧。王隆川者,吾邑昆绳君之子也。君既得文言文法於昆绳,以兄之子妻君,昆绳、隆川先後卒,君日徒步数十里营护其後事,复为孤子营衣食,而王氏以安。方望溪谓王兆符所排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俟其孤之长而授焉者是也。(翁方纲金坛区蒋氏三世合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