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
社会学、
历史学、
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4辑。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4辑)》的重点内容有:“区域、民族与中国历史的叙述”学术研讨会(实录)、Mayfair Yang写的Thoughts on Postcoloniality and Modern Chinese Relig iosities、Tim Ingolds的环境的感知、Liu Xiaoqian写的Asceticism:From World Renouncing to World Engaging、
萧梅写的诵讨罗杰的观点看——评《音乐与迷幻——论音乐与附体的关系》、赵金虎写的读
玛丽·道格拉斯的《
洁净与危险》。
本刊是由以王铭铭为首的人类学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编撰的人类学
学术期刊的第四辑(每年四期),梳理过去28年来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反思当代中国的人类学现状问题,并对未来的人类学发展提出构想和展望。是代表中国人类学最高研究水平的学术期刊。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是由以
王铭铭为首的人类学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编撰的人类学批评文集,梳理过去25年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反思当代中国的现状问题,并对未来的人类学发展提出构想和展望。
王铭铭,1962年生,1985至1987年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
伦敦都会大学聘任博士后,1993至1994年
爱丁堡大学聘任博士后,1995年7月-1995年10月访问学者(台湾),现任教于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997)、《逝去的繁荣》(1999)、《人类学是什么?》(2002)、《草根卡里斯玛》(2002,合著)、《走在乡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边民、跨界族群与汉语人类学——围绕云南傣族研究的思考
褚建芳论宗教人类学研究目的和对象的转变——2004年弗雷泽爵士纪念讲座CliffordGeertz[文]方静文[译]
黄剑波[校]
“蒙养山学社西南研究十年阶段性研讨会暨社员欢聚会”纪要
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