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
广东省博罗、
增城区、
龙门县三县交界处的
博罗县境内西北部,总面积9827.7公顷。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11月经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天然药用植物,属广东省综合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在1953年成立的
惠州市国营罗浮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东江之滨,在
博罗县、
增城区、
龙门县三县接壤之处的博罗县境内,地处北回归线南侧,位于东经111°37′10″至111°43′12″,北纬22°57′48″至23°9′45″。
罗浮山形成始于中生代的
白垩纪,山体古老,结构属粤东地块。在侏罗纪末期由于
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
花岗石侵入和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断裂带,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在漫长的上升运动中,大部分花岗岩体上覆盖
地层已被剥蚀,花岗岩出露成为花岗岩窟窿山地。山地受构造支配而作东北—西南走向,其西北坡为增江谷地,
南和区东南坡为东江谷地。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属
增江、
东江流域地区,是横河、
沙河的发源地。横河发源于
横河镇何家田大银坑一带高山深谷,最后注入
显岗水库;沙河是东江下游一级支流,它的主要支流里波水发源于罗浮山拨云寺故址。源头地区,谷深河窄,弯道多,比降大,水流急,有些地段形成阶梯状多级瀑布。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981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 811.65公顷,缓冲区面积2146.77公顷,实验区面积3852.58公顷。现有森林面积9809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9398公顷。
据中国林科院专家调查,保护区内植物共有214科,808属,1539种,占
广东省植物总数22%,是华南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类型。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主要有
桫椤、
黑桫椤、
格木、
观音座莲、水松等;陆生脊椎动物14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真菌232种,是广东省比较丰富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罗浮山在植物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学者早期就来此调查研究,很多植物的模式标本均采于此,并以罗浮山命名,其中有些是罗浮山特有种,据统计,罗浮山特有种植物5属8种,以罗浮山命名的植物有20种,如罗浮瓶蕨、
罗浮紫珠等,中国特有种分布在罗浮山的有5属8种。罗浮山自
秦汉以来就是
道教、佛教炼丹、制药的胜地,药材集散地。保护区有植物1539种,其中药用植物104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植物级植物20种;有陆栖
脊椎动物14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17种。罗浮山特有植物6种,如罗浮瓶蕨、
倒卵叶女贞、罗浮紫珠等。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6种,如豹、
蟒蛇、穿山甲、
小灵猫等。
1980~1985年
博罗县政府与
增城区(今增城市)政府共同勘定了有争议的罗浮山麓道姑田一带两县交界的界址。1986年起,县政府陆续聘请了
中国科学院和
同济大学的教授组成专家组对罗浮山进行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研讨和编制《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全山分为7个景区。其中核心景区4个:朱明洞景区、黄龙(含华首台)景区、飞云顶景区和酥景区;外围景区(边缘景区)3个:显岗景区、横河景区和联和景区。并按260平方公里的范围标界立碑,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同时确定外围保护地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