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点食螨瓢虫(学名:Stethorus punctillum),又称蜘蛛螨破坏者,属于瓢虫科的一种昆虫。这种瓢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分为四个
龄期)、蛹以及成虫四个阶段。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叶螨的不同发育阶段,尤其是低龄幼虫会捕食叶螨的卵和若螨,而成虫则更倾向于捕食成螨。深点食螨瓢虫与叶螨在同一时期出现在农田中。此外,深点食螨瓢虫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且成虫的耐寒能力最强。成虫还具备一定的耐饥饿能力。研究表明,深点食螨瓢虫捕食叶螨的数量与其密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形态特征
雌虫
深点食螨瓢虫的雌虫体型较小,体长约为2-2.60毫米,宽度介于1.10-1.50毫米之间。身体形状近似卵形,中间部位最为宽阔。整个身体呈现出黑色,口器和触角则是黄褐色,有时唇基也会呈现黄褐色。腿部的腿节基部为黑褐色,末端或顶端则可能带有褐黄色;胫节和跗节的颜色为褐黄色。后基线呈宽弧形,完整地延伸至腹部的一半位置。头部、头胸背板、鞘翅以及腹部表面布满刻点,全身覆盖着白色的绒毛。腹部可见六节,其中第一节最长。第六腹板的后缘向外突出。
雄虫
雄虫的第六腹板内部凹陷。生殖器官的阳基细长,其侧叶及其末端的毛突总长度接近中叶的长度,中叶细长并逐渐尖锐。从侧面观察,阳基自基部开始逐渐向内弯曲,末端略微向外弯曲,弯管细长,自1/2处开始变得纤细。
卵
深点食螨瓢虫的卵呈长椭圆形,长度大约为0.45毫米,宽度约为0.21毫米。最初产出时为淡黄白色,随后转变为黄色,即将孵化时变成黑色。
幼虫
深点食螨瓢虫的幼虫共经历四个
龄期。一龄幼虫初孵时为黄白色,体长1.61毫米,宽度0.47毫米。头部长度0.18毫米,宽度0.25毫米。胸部背中线两侧各有一个深色斑点;腹部第1-8节各有六个毛疣,每个毛疣上有一根刚毛。二龄幼虫体长2.29毫米,宽度0.72毫米。头部长度0.29毫米,宽度0.34毫米。三龄幼虫体长2.60毫米,宽度0.81毫米。头部长度0.30毫米,宽度0.37毫米。四龄幼虫体长3毫米,宽度0.95毫米。头部长度0.31毫米,宽度0.43毫米。
蛹
深点食螨瓢虫的蛹为离蛹,卵圆形,长度3.48毫米,宽度1毫米。刚刚化蛹时为橙黄色,几个小时后变黑,随着化蛹时间的增长,颜色会变得更加暗沉。体表密集生长着刚毛,腹部第一节背面有两个较大的毛疣,第2-6节背面各有四个毛疣,每个毛疣上都有四到五根刚毛。
分布范围
深点食螨瓢虫在中国广泛分布,已知的省份包括湖北、浙江、四川、福建、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新疆、北京、河南、贵州、广东等地。
繁殖
深点食螨瓢虫的雌虫和雄虫均有多次交配的习惯。雌虫的产卵前期通常持续3-5天,产卵期约为22天,产卵量在100粒左右;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以达到90-160天,产卵量在500-700粒。卵散产在棉叶螨周围或棉叶螨网中。幼虫孵化后不久就会开始觅食。研究显示,雌虫的产卵量受到食物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25℃的环境下,产卵期最长可达191天,平均产卵量为210.50粒,最多可达338粒。在28℃时,内禀增长率最大,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为1.101,净增殖率高达36.79。
捕食行为
深点食螨瓢虫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棉叶螨的不同发育阶段。一龄幼虫主要捕食叶螨的卵,而二、三、四龄幼虫和成虫则主要捕食棉叶螨的若螨和成螨。当棉叶螨数量较多时,成虫往往会继续寻找其他螨类作为食物来源。一只成虫的日平均捕食能力为15只成螨和21只卵及幼螨,而各龄幼虫的日平均捕食能力为25只,四龄幼虫的日食量最高可达30只以上。
发育与寿命
深点食螨瓢虫在24-28℃,相对湿度78%的环境中,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为20-26天。具体来说,卵期为3-4天,一龄幼虫期为2天,二龄幼虫期为2-3天,三龄幼虫期为2天,四龄幼虫期为2天,全幼虫期为8-9天;
蛹期为6-8天;成虫寿命为32-52天。越冬代成虫的寿命甚至能达到220天左右。刘忠平的研究表明,深点食螨瓢虫的幼虫在20-25℃的温度范围内能够蜕皮四次,共计五个
龄期。在25℃以上的环境里,大部分幼虫经历四个龄期,但也有一些仅经历三个龄期。沈妙青等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28℃时,世代平均历期为37.90天。
开发利用
深点食螨瓢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对于控制叶螨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分布范围,深点食螨瓢虫已成为许多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