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离》是王平久作词,舒楠作曲的歌曲,由成龙、
孙楠、
谭晶分别演唱,成龙首唱版于2008年5月16日发行 ,后作为主打歌曲收录于中宣部抗震救灾专辑《生死不离 我们心在一起》中。
王平久写的《生死不离》一开始并不是歌词,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只是王平久在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5月14日晚边看赈灾新闻,边写在手机上的真实心情 ,他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写成一首歌。 王平久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写完歌词后,将其发给了
白岩松等朋友交流 ,白岩松收到这首词后,在当晚的直播节目中公开进行了朗读。
《生死不离》被白岩松在节目里念出后,恰巧被电视机前的音乐人
舒楠听到了,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
王平久,主动要求为之谱曲,两人在电话里沟通了不到40分钟,一首长达5分钟的歌曲就成型了。之所以这么快,舒楠表示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旋律,这首歌词就像一个缺口,它说出了自己想说的所有话。歌曲谱好之后,两人又把歌词里太显悲伤的部分换成了更显坚强的词汇。大功告成,只缺歌者,王平久和舒楠几乎同时想到了
成龙。2008年5月16日,王平久以试一试的心态邀请成龙来演唱,从打电话发出邀请,到成龙走进录音棚,不过几个小时。当日晚间,完整版《生死不离》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播放。
为了让《生死不离》在抗震赈灾中最大可能地鼓舞士气,同时为了《生死不离》曲调更完美,
舒楠和
王平久连日来一直在做修改,并先后邀请
孙楠、
谭晶录制了不同版本。 2008年5月21日晚,谭晶应邀开始录制《生死不离》的女声版本。 录制过程中,舒楠和谭晶逐字逐句研究,甚至每个乐句的咬字发音都要强调,每个乐段的情感控制都要严谨地处理,他们不停地相互沟通、不时交换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然后达到共识,整个录制过程大约持续了2小时。
谈及三个版本的区别,王平久介绍道,
成龙版的一句歌词“天裂了,去缝起”,这种话是属于成龙的,因为成龙的号召力和他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能承担起这句话。
孙楠版加了一句“好好地活下去”,孙楠作为明星鼓励大家,这是给孙楠很好的定位。
谭晶版在歌词上基本没有改动,但在音乐伴唱上有很多变化。
《生死不离》是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心声,爱与哀思凝聚,是最简单而最直接的表达。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是对饱含无助、期许、希望、信赖的目光最坚定的许诺,是国家、社会、公民最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悲痛的人们以安慰,给英勇的战士以力量,将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略带悲伤的旋律,催人泪下又振奋人心。
张一白亲历了
5·12汶川地震,他主动表示愿意义务将《生死不离》拍成音乐电视,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朋友的支持,他们迅速成立了摄制剧组。《生死不离》MV创意源于“人定胜天”的思想,表现了中国曾发生过的像
唐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以及通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拼搏和努力,破碎的家园被重建,要告诉大家,无论遇到多少灾难,中国人民都可以超越自己,战胜灾难。
《生死不离》被列为北京
奥运会火炬传递车队抗震救灾活动的主打歌曲,在火炬传递沿路传唱。
2008年5月23日,《生死不离》的词曲作者将这首歌曲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为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主题歌。
鉴于《生死不离》的歌词在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影响力和发挥的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意收藏了词作者的修改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