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政村隶属
宣威市来宾镇,地处来宾镇北边,交通不方便,距市区40公里。东邻新田,南邻 普仓,西\北邻倘塘。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3 户,有乡村人口3164人,其中农业人口3139人,劳动力20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81人。
全村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海拔2030米,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1056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621亩,林地15283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养为主。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815户通自来水,有1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有83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9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17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3辆,农用运输车8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20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30亩,有效灌溉率为8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4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2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00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621 亩(其中:田681亩,地4940亩),人均耕地18 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15283亩,水面面积260亩,荒山荒地 3000亩,其他面积1036亩。有无烟煤、
陶土等资源。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8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305万元,占总收入的36.4%;畜牧业收入410.16万元,占总收入的49%(其中,年内出栏
肉猪6880头,
肉牛35头,
肉羊7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2万元,占总收入的6.2%;工资性收入66.5万元,占总收入的7.9%。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农民收入以 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2人,在省内务工184人,到省外务工 2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主要销售往市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泡核桃,计划大力发展
干果 产业。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2064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593人,距离镇中学1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93人,其中小学生447人,中学生146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集中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强。全村只有完小校点一个,教学设备简陋,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疗卫生设备简陋。全村只有卫生业务用房80平方米,医务人员2人,很难满足广大群众,医疗卫生的需要。
4、人畜饮水条件较差。全村人畜饮水水质差,水资源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1、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硬化村庄道路1500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计划解决人畜饮水400户,总投资40万元。
2、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每年种植优质玉米2000亩,马铃薯2740亩,水稻681亩,
烤烟200亩。
3、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村每年计划出栏肥猪6768头,牛35头,羊78只,鸡1430只。
4、加大劳务技术培训力度,每年转移富裕劳动力340人。
5、认真实施"866"扶贫工程,计划改建危房4户120平方米,总投资0.9万元。
6、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
种植业,种核桃2000亩,蔬菜150亩。
7、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煤炭、旅游、沙石等产业。
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817.7元增加到2840元。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72户,共乡村人口2194人,其中男性1156人,女性103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4人,劳动力1700人。该村以
汉族为主(是汉族、
苗族、
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138人,彝族160人。到今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38人;享受低保167人。村务公开
该村到今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5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565.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6万元,有固定资产14万元,年末集体没有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的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银行存款明细帐、债权债务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0 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其中男党员27人、女党员3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8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1人。人文地理
在铜都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方3.2公里。驻地小塔坪子,海拔1366米。以所辖龙洞村得名。清属
东川区向化里,民国属
会泽县集义乡,1952年属乌龙乡。1956年划归东川矿区属
铜都镇,1958年属东川市,1959年属乌龙人民公社。1962年属块河人民公社,1965年设龙洞大队。1984年5月并入达贝区,建龙洞乡。1988年1月改设为村公所。 2005年6月属铜都镇。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2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899.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村情概况
龙洞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15.00公里,国土面积16.80平方公里,海拔2030.00米,年平均气温13.30℃,年降水量1056.0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5621.00亩,其中人均耕地0.00亩;有林地15283.00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90户,有乡村人口2762人,其中农业人口2652人,劳动力26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00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2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8.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