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子营村
河北张家口旧怀来县下辖村
达子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旧怀来县城东南面,地域辽阔,东至南水泉和九街,有8华里;南至小山口,相距13华里;西邻白庄村约4华里。
元朝末期,元军队曾在此扎营,故称鞑子营,后改称达子营。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时候,改叫大军营,可是这个名子一直没有叫开,所以达子营就这样叫下来了。
历史
达子营旧村史建于明朝洪武21年(1388年)。当时朝廷大搞移民活动,即从洪洞县将部分百姓强制迁至“燕地”,移民中有姓南的哥俩就安家落户在距怀来城东南三华里的地方,兄弟二人,哥哥叫南文,弟弟叫南武,南文有妻,落户后即生子,取名叫南朝洞(意不忘老家“洪洞”),哥俩认为:刚到达就生子,所以就将村名定为“达子营”。
随着岁月流逝,人口逐渐增长,他们先在前街建房筑屋,后建设东大街。随着师姓的迁入,又在东大街的东北面发展,至此建成“后街”。紧接着,蒋姓从河西蒋营迁入,他们占据“巷子”进行发展,因此,在“前街”北面形成一个较大的居住区。之后,落户到达子营的人员越来越多,相继建起了“前营子”、“小新街”、“马莲地”、“北园子”、“水磨”、“南场”、“道东”等居住地,居民住房有三分之二是砖木结构,三分之一是土木房,建筑风格均为山西传统。
元朝末期,元军队曾在此扎营,故称鞑子营,后改称 达子营。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时候,改叫大军营,可是这个名子一直没有叫开,所以 达子营就这样叫下来了。
地理环境
耕地面积
达子营村的属地,均延伸至这些临村不远的地方,所辖土地总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左右,实际耕地面积6097.4亩,其余土地均为荒地和马场。据移民资料统计全村共淹没耕地5232.4亩,其中在472淹没线以下的94.3亩,479线以下的2919.26亩,482线以下的544.75亩。所淹没的耕地均为好地。迁移前,达子营村地广而肥沃,旱年有洼地如大东洼、车网地、蒋家洼、大齐莲地、小齐莲地等;遇到涝年头,有大面积的旱地,所以都有较好的收成,没有绝收的死年头。
村庄特点
达子营旧村虽然村子大而居住又分散,但很有特点:
一是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平坦便捷,村西、村中和村东有三条大路直通怀来城,另外街与巷之间,都有捷径可走,下雨时村内不积水,道路不泥泞,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二是达子营旧村以后营子为主体,前营子、水磨、马莲地距后营子中心地均有一华里之多,旧时代,通讯工具落后,集会结社怎么办?先前是利用庙里的大钟,以钟声传递信息;后来由专人用打锣的方式走街串巷通知;解放后,设三名司号员,以不同的号声,召集不同会议,村民召集即到。
三是泉水自溢,河溪绕村。旧村的东南面和前营子街东口及西沙多处都有清泉,泉水均自溢涌流,常年不断,形成小河。东南面的小河流经庙台和前街,然后与前营子泉水汇合,流入村西的西河湾,多股泉水并流,直达水磨。清泉水不仅满足了居民人、畜用水问题,而且所形成的小河,绕村常流,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夏天,小河内水草丛生,还有小鱼、小虾、青蛙蝌蚪在草中来回游荡,孩童们常在这里戏耍,好玩之极,再加上河流两边绿柳成阴,实在壮观。总之,这里风景宜人,是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四是“庙台”成为全村文化娱乐中心。“庙台”处在前街东头,东街南面的交汇处,面积约为5000多平方米;“庙台”北是龙王庙,庙设有山门、正殿(五间)、耳房、西厢房(三间),庙院的东南角建有钟楼,所有建筑风格都非常别致。正殿原有龙王、雷公、风神等的塑像,四周墙壁绘有各种神仙壁画,神台上设有各种供奉器物,很是威严。后于1946年将龙王神像搬掉,改为学校教室。庙山门外对面约20米多处建有戏楼,其建筑也是别有风格,整个戏台全用大石条砌成,戏楼全是砖木结构,墙壁上绘有各种戏剧人物。此戏楼如果保留至今,很有可能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另外,庙台内生长着四株古杨属,树干特粗,最大的一株,四人连手也抱不过来,四株树的树冠,覆盖整个庙台。庙台很宽敞,风光宜人,不仅是唱大戏、闹秧歌、办社火的最佳场所,而且也是村民游玩、休闲、乘凉的好地方。
经济
达子营旧村地多田肥,平常年景总产量能达到4100多石(每石折合180—200斤)(此数字从《移民工作情况概述》查得),基本能达到自给自足,由此,广大村民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在行动上,不辞辛苦,勤劳耕作。然而人们也不保守,在保证不误农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人们各施其招,有的发展畜牧,养大车跑运输;有的从事商业:如开粮店,开布铺,开货栈等;有的从事泥瓦匠、木匠;还有的发挥一技之长搞个体工业和加工业,其中最典型的是:
(1)郭富仓的铁匠铺。郭富仓系山东人,1945年到达子营落户,取妻延庆区小曹营曹氏。他前后带有多名徒弟,手艺精巧,做的刀具特别锋利,做的工具轻巧耐用,特别是打的铁锹、锄板等铺的参非常均匀(即在熟铁成型后再铺上一层生铁),所以,工具使用起来越使越亮,越使越锋利。郭富仓的铁匠炉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也为农具改革创造了条件,为此名望很高。
(2)武正通开的火勺铺很出名。武正通原籍是武家场,早年搬到达子营落户。他利用祖传手艺在怀来城东大街开设火勺铺,批发零售兼营,生意非常红火。“火勺”在怀来县历史悠久,成为一种特色食品,流传至今。
(3)师敏在水磨开办油坊。达子营开办炸油坊历史已久,早年有南油坊,即南世仲祖上经营;有水磨油坊,由师姓开办,到日伪时期以后,只剩水磨油坊一家,由师敏一家经营。生产方式是:从农户中收购油菜籽,然后用大锅将菜籽炒熟,再用牲畜拉石磨把菜籽磨成膏状,最后经过挤压成麻油。用畜力拉磨,工效不高,后来,利用西河湾流下来的自然泉水,筑坝提高水位,然后在下游低处造木制叶轮,用水流的冲击使叶轮转动,同时带动石磨旋转,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家的香油销量可观,由于油的质量好,深受群众欢迎。
(4)吕庭制作鞋头。旧时代人们穿的鞋都是妇女自己手工做,用布和麻绳做鞋底,用棉线纳鞋帮,做出来的鞋结实耐穿,不足之处就是穿起来不合脚,走路卡痛难受,于是人们就用棉花往起撑,但因棉花软,时间一长也无济于事,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这一难题。吕庭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试着用木材做楦头,做木后跟,然后往鞋内放少许水,再把楦头放入鞋内,再用檄子撑紧,放一个时辰即可。用这样的方法,使新鞋不仅美观好看,而且穿着舒服。这一小发明成功后,吕庭即利用农闲时间大量制做,大小号都有,还有补袜子的“袜底板”,他利用集市和拉着二胡走街进村串巷进行销售,凭借穿着不卡脚且品种多、实用、价格合理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名噪一时。
(5)张学思修风箱手艺高。从前农村做饭、取暖是利用秸杆或树枝劈柴作燃料,吹风设备就靠风箱,做风箱的手艺很复杂,新买的风箱使用不长时间,就会出问题,不是跑风漏气,就是箱内“毛头”松动,造成风力小,吹力不足,为此,就得速修。达子营只有张学思修风箱的手艺最好,他修的风箱,使用起来推拉轻松,密封好风力大,保你使用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不出问题。
(6)在四十年代,有冯勺子卖“花样”(妇女在做鞋时把“花样”贴在鞋帮上,然后刺绣,做成绣花鞋,美观大方)。还有聋二小开的豆腐坊,蒋茂林的粉坊等等,当时生意都很不错,能养家糊口,进而达到丰衣足食。
姓氏
1954年,达子营村迁移前,全村的姓氏达50多个,分别是:南、师、蒋、姜、李、吕、冯、封、郭、谷、晏、颜、吴、武、陈、许、徐、刘、张、王、丁、赵、邹、白、杜、任、马、葛、陆、蒲、高、杨、霍、房、石、韩、沈、项、范、郎、董、唐、潭、刁、奚、崔、常、佟、窦等。(后十个姓氏如今在达子营村已绝户)。1954年迁移时全村达到293户,人口为1259人,成为东花园片数一数二的大村。
交通
北京880公交车直接到村口,交通方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
地理环境
耕地面积
村庄特点
经济
姓氏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