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全集》采用编年体例,以体裁分卷,共计6种8册200余万字,囊括路遥20余年创作生涯,收录其小说23部、散文62篇、戏剧2种、诗歌14首、书信56封,是迄今最完备的路遥作品集。值得注意的是,该套丛书还收录了此前未被收录的篇目,如
路遥的自作小传,以及他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写给《
当代》杂志主编何启治的书信等,除具备阅读价值外,也极富研究价值。全集装帧设计由青年设计师韩笑负责,此前她曾为马尔克斯、
川端康成、
余华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设计装帧。
12月1日,典藏版《路遥全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作家
格非、小说演播家张震到场与读者分享体会;同时,路遥的女儿
路茗茗也来到了现场。
七十年前,
路遥来到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七十年后,他的作品成了万千读者心中的经典。在李敬泽心目中,路遥似乎不该是七十岁的人,他好像始终是那样一个青年人,像
孙少平、
孙少安那个年纪的人,“实际上他确实以这样的形象永远的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时间的痕迹确实在路遥的作品中清晰可见。从1982年出版的《
人生》,到之后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的文字记录下了
改革开放之际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根本转变,诉说着四十年间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运动与变革。他激励着无数人茫茫然,凭着生命的热情,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李敬泽认为:“拿起《平凡的世界》,千百万的读者会觉得这好像说的就是我的事,就是我的情感。”
路遥作品本身的文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格非关注的是这之外的其他层面的解读。他谈到自己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作品《
人生》时的机缘,大学二年级时初读了这部作品,感动之余更觉其生活的道路与人生的命运与路遥发生了某种
共振。如今重读《人生》,那种感动依旧存在。
格非认为,路遥的影响力能够超越基本的文学欣赏范围,这与他的写作方式有很大关系。与今天的写作不同,路遥浸透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把自己作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带着巨大的诚意在思考着社会的变革,在帮他的乡亲农民,帮着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思考社会未来的走向,而这个走向恰是谁都无法预知的。
路遥在《
人生》的最后一章中,以括号形式留下了“并非结局”的暗示。这之中流露出路遥对于小说中
高加林这一人物命运的情感意味。在
格非看来,它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局,进城的高加林最终被“打回了原点”,这一切像是巨大的讽刺与失败;然而,回乡之后的他成为了那个乡村社会的智者,暗含着一个新的开始。日后高加林将会作何选择,重返城市或是乡村创业,这都是未可知的。路遥以“并非结局”的谦虚与远见给读者留下了思考题。“三种生命”作结,每个人都有三个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社会生命,一个是文化生命。
路遥的自然生命结束了,但是他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还在每个读者的生活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