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
劫后
《劫后》是知名导演舒崇福的纪录片处女作,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纪录片,舒导的丰厚功力还是使其一鸣惊人。在斩获了第十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等多个奖项后,《劫后》再度获得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评审团特别大奖。
剧情介绍
纪录片《劫后》画面
65年前,爱情,只是父亲和年轻继母为偿还鸦片债完成的一次的交易。65年里,她在这里逃跑过,自杀过但她也在这里养育了五女一男,繁衍着这个家族。65年,一个漫长的历史,刘婆婆用所有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了一个生命的结,就是这个家。
但是在“512”这一天的两分半钟里,家突然破碎了。
地震后,刘婆婆每天都在废墟里寻找觅拾……重组65年的生命历史。但是她的重组州县遭遇了自己的儿子。刘婆婆和儿子争夺。刘婆婆离家出走。刘婆婆到弟弟家,女儿家躲避,寻找安慰。不管怎么出走,不管有多少怨恨,最终她还是要回到这片废墟里。
这只是一个老灾民面对灾难态度的故事,一个82岁老人生命活力的故事,一个多少带点中国家庭文化色彩的故事。
导演介绍
舒崇福,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视协理事,四川省视协副主席,现任成都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两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二等功二次。1992年开始从事电视剧导演、制片工作至今,拍摄了大量优秀的军旅题材作品,在全国全军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主要作品有:《突出重围》(1999)、《国家使命》(2004)等,“5、12”地震后带队赶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拍摄纪录片和组织策划电视剧创作,监制、编导了纪录片《军人和孩子》、《劫后》、《村民总理》。
回忆拍摄
余震中拍了3个月 记者联系到参与摄制的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公司的傅总,傅总说:“地震后第二天,我们就进入灾区,冒着余震,我们拍了三个多月,后来很偶然的发现了纪录片中的主角刘婆婆,每天跟着她拍,没想到她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会发生这么多故事,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刘婆婆乐观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现在他们搬进了新家,那天我打电话告诉她片子获奖了,她只是很平淡的笑笑,让我给她寄片子过去看看。”
《劫后》虽然未获得很好的播出平台,但却获奖无数。据傅总介绍,此次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该片就从上千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了两大奖项,“现在韩国法国等国家电视节都邀请我们去,并且已经入围。想他们都是被片中反映的中国普通百姓面对大灾难具有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和内在力量所感动。”傅总还透露,“我们目前正在和一些电视台交流,希望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片子。同时还打算发行碟片。”
故事背后
这是一个乐观面对灾难的故事,一个闪耀着82岁老人生命活力的故事,一个多少带点中国家庭文化色彩的故事。
65年前,绵竹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花刘婆婆嫁了。那不是一场爱情,只是父亲和年轻继母为偿还鸦片债完成的一次交易。65年里,她在这里逃跑过,试图自杀过……但最后她在这里养育了五女一男,繁衍着这个家族。青春美少的刘大小姐跌宕到2008年的5月12日,这一年,她已经是个虚岁83的高龄老妪。 65年,一个漫长的历史,刘婆婆用所有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了一个生命的结,就是这个家。
但是在“5·12”这一天的两分半钟里,家突然破碎了。
地震后,刘婆婆日日都在废墟里寻找觅拾,重组65年的生命历史。啥都没了,重开炉灶新开锅。但是她的“重组”首先遭遇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不喜欢那些已经破碎的东西,一次又一次把她捡回的东西扔掉。同时,在这个家里婆媳关系也不好。于是,刘婆婆复活生命历史的过程也成了“战争”过程。刘婆婆和儿子争夺。刘婆婆离家出走。刘婆婆到弟弟家、女儿家躲避,寻找安慰。不管怎么出走,不管有多少怨恨,最终她还是要回到这片废墟里。
导演感悟
一谈到这部纪录片的内容,舒导就极为兴奋。“我完全被刘婆婆(该纪录片主人公)的笑容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打动了。“当所有的导演都对准废墟的苍凉时,我选择了表现废墟上的希望。”舒崇福告诉记者,整部影片中一直充满了刘婆婆的笑声,只有在最后,刘婆婆几经周折、最终带着几分无奈地坚守在废墟上时,影片才透出了点点苍凉。导演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坚强,刘婆婆捡起的不是废墟,而是对她66年过去的重新建构。”
“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虽然是首次制作纪录片,舒崇福对整个拍摄和制作过程颇有心得。“一定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纪录片!”这是舒崇福一直向他的团队灌输的思想。“《劫后》中没有任何画外音,而是靠曲折的情节、人物的矛盾冲突来展现故事的全貌。从这一点来看,《劫后》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他希望自己的团队用拍故事片的手法来拍纪录片。他认为纪录片最大的挑战就是永远不知道结局,虽然故事的情节无法预设,但可以通过不断抓取人物的细节来完善故事。
2008年5月14日,地震发生两天后,舒崇福的拍摄团队进入灾区拍摄。一次,舒崇福看到背着一个大背篓的刘婆婆冲他灿烂地一笑,就是这个笑容改变了整个拍摄的方向。“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谈到遗憾,舒崇福说:“我没能在影像上找到历史的佐证,这是我第一次拍纪录片的最大遗憾。”
除了按故事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纪录片以外,舒崇福还用故事片的手法来剪辑纪录片。据介绍,《劫后》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中播出,还在韩国法国等国放映。
“纪录片给我心灵安慰”
以前拍的都是热播电视剧,舒崇福一向都不用担心市场的问题。但纪录片不同,纪录片一直面临市场不佳的难题。舒导认为,赚钱不是他拍纪录片的目的。“纪录片能给我以心灵安慰。这应该是大部分文人所想的。”他会继续拍电视剧挣钱,同时也会更全力地投入到纪录片的拍摄当中。他幽默地说道:“一个导演曾经说,如果哪一天舒崇福不拍纪录片拍得倾家荡产,那就不算发烧了。”
影片花絮
【选角】就是“碰上了”  《劫后》是英国英国广播公司播过的唯一一部有关中国“5·12”地震题材的纪录片。该片导演舒崇福对很多观众来讲可能并不熟悉,但由他执导的《突出重围》以及由他出品的《士兵突击》却如雷贯耳。谈起第一次拍摄的纪录片《劫后》,这位多次荣立二等功的电视剧导演坦言就是“碰上了”:“5·12汶川地震,我们5月14日到了北川县城,本来打算拍剧、拍救援,于是跟着部队进村入户,就碰到了片中刘婆婆的儿媳,她是村里一个小干部,正在讲话鼓励群众,我被深深感染了,就想拍她,于是去了她家。”而谈起和刘婆婆的“巧遇”,舒崇福更是记忆犹新:“就是在她儿媳家附近,我看到一个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在废墟上挖东西,然后对我灿烂地一笑。我瞬间就像被雷打到了一样,全身发麻,一下就被打动了。”说到这里,他反问现场记者:“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去过地震现场,反正我当时一直见到死人,直到遇见刘婆婆,才感受到人的生命力和那种活的状态,于是我决定———我要拍这老太太!”
【开拍】 “蜗居”废墟中
《劫后》没有对灾区和灾民的泛泛而谈,只是抓住震后一个普通家庭来挖掘生命的力量,以及中国人在面对大灾难时的乐观态度。虽然片长只有一个小时,但该片的拍摄时间却长达8个月之久。
谈起拍摄过程,舒崇福直言非常困难:“一片废墟中,剧组就找了些门板、木板,在离刘婆婆家300米左右,搭了个很小的简易房。组里还有个女的,我们就拉了块帘子,隔了一下。剧组每天起早贪黑地拍,比婆婆的家人起得还早、睡得还晚。”当问及近距离纪实拍摄震后灾民会不会遭到排斥时,舒崇福则用了“幸运”两个字:“因为有不少媒体采访拍摄过,他们对镜头已经不当回事了,而且我们真的是在和他们做朋友,经常一起吃饭、生活,他们也不把我们当外人,所以拍到了很多细节。”回忆起那段日子,舒崇福不禁感叹,“那几个月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拿奖】感觉很“奇怪”
第一次拍纪录片就接连拿下多个大奖,并在国外备受肯定,但舒崇福却说当初自己并不看好片子能在上海电视节拿到金奖,那实属意料之外,“宣布得奖时,半分钟没人上去领奖,我当时都懵了”!而现在,已经多奖在手,他却说“到处拿奖,感觉有些奇怪”,引来现场一片笑声。舒崇福透露,他后来听说《劫后》一出来,就震动了所有评委,所有人一直从头看到最后,很多国外的评委都被打动了。
获奖情况
2009 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
第15届上海电视节人文类最佳纪录片金奖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剧情介绍
导演介绍
回忆拍摄
故事背后
导演感悟
影片花絮
获奖情况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