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衍瀛
清代书法家
商衍瀛(1871年-1960年),号云亭、蕴汀,属汉军正白旗。广东番禺人,是商衍鎏的兄弟,光绪年间进士,著名书法家。
商衍瀛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殿试得二甲第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入进士馆习法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进士馆毕业,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衔。1917年随张勋复辟进宫,是敦请溥仪复位的随从官员之一,1918年擢为奉天清室办事处会办,留驻“陪都”照料清室三陵,代催庄田款项,为清室增加财政收入。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到天津,商衍瀛陪在左右。后商衍瀛被介绍到张作霖帐下。新中国成立后,商衍瀛在北京赋闲,1956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0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商衍瀛与其弟末代探花商衍鎏出身广东近代名门望族“番禺商氏”,并称“禺山双凤”。撰写有《珍妃其人》,刊登在《文史资料选辑》。
人物生平
光绪十六年(1890年),商衍瀛在广东童子试中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光绪二十年(1894年)顺天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殿试得二甲第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入进士馆习法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进士馆毕业,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衔。
1917年张勋复辟时,商衍瀛是张勋进宫敦请溥仪复位的随从官员之一,由此成为效忠清室旧臣中的重要成员。丁已复辟失败后,商衍瀛仍留于清宫任南书房行走,为失去皇权的逊帝御用,差事只类似侍从。1918年擢为奉天清室办事处会办,商衍瀛留驻“陪都”照料清室三陵,代催庄田款项,为清室增加财政收入。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到天津,商衍瀛依然拥其左右。
直皖、直奉大战时,华北兵灾匪患不断,商衍瀛出任天津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帮助设难民收容所,分批遣散还乡。1919年陕西旱灾,关中地区颗粒无收者十之八九。为募款,商衍瀛为募款随同国民政府赈灾委员会常委朱庆澜举办大规模募捐放赈运动。次年,商衍瀛又在天津募得房屋一所,售价五万元,会同朱庆澜往陕西办急赈,成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商衍瀛还参加了慈善救济家崔献楼的陕甘义赈,在扶风县设立怀幼村收容灾童。商衍瀛与奉系将领的关系因张勋而起,由于张勋与张作霖的儿女亲家关系,商衍瀛被介绍到张作霖帐下。
新中国成立后,商衍瀛在北京赋闲,初靠北京市民政局发放生活补助费维持生计。1956年10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过商衍瀛,并派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慰问。商氏根据太监信修明所述《珍妃之死》一文撰写了《珍妃其人》,后来刊登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商衍瀛1960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轶事
关于管子观点
他在“管子内政寄军令论"试卷中作答,开篇对管子“内政寄军令”的政策高度评价:“管子相桓公,作内政寄军令以强齐国。鸣呼,仲可谓善审权变,而为救时之才矣。”而后围绕管子的这一治国政策,分析其有六大优点:一是“令简而士勇”,二是“兵机之速”,三是“进可以摧强邻,退可以固疆宇”,四是“保国卫民”,五是“不失兵农为一之遗",六是“兵农工商分其乡,反可互相卫护”。商衍瀛还比较了管子和商鞅治国策略的区别:“或日,督耕教战,商鞅固尝行此术矣,然鞅所行者诈伪之政,而《管子》内政首重四维,其治道之本源,实属相反。仲行之而齐强,鞅行之而秦亡。”最后商衍瀛提倡说:“世有欲修内政以强兵者,其亦以管子为法可矣。”
历史记载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商衍瀛曾为丁巳复辟张学良的奉系旧头目中活动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轶事
关于管子观点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