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
四川传媒学院(College of Film,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是培养高级复合型影视及传媒艺术人才的新型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及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学院本着“一专多能,综合提升”的宗旨,以把握时代脉搏,坚持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传播能力,致力于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引导传媒艺术的审美方向,进行影视与传媒内容、形式的创新研究以及影视与传媒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与研究。
目前该学院拥有两个自治区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华语有声语言研究中心”,中心立足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东盟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以及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亲缘上的优势,同时依托中国—东盟在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良好形势,大力开展对中国—东盟地区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以华语有声语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始建于2007年,初始定名为影视学院,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影视与传媒学院,下设
广告学系、
影视编导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表演系五个系部。
概况
影视与传媒学院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方向的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新闻
传播学、
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
新闻学、传播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与影视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
戏剧影视表演、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广告、
摄影九个二级学科。已开始招生以及准备招生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与专业方向有新闻策划研究、跨文化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传播学、影视广告、现代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创意研究、戏剧影视文学、影视表演艺术研究、戏剧表演创作与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新闻摄影、南方戏曲艺术研究、广播电视编导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
办学理念
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实践基地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优质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体师生秉承优良的传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立足
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且优势凸显、特色鲜明、专业相对齐全的影视与传媒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设有
广告学、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文学等8个本科专业,有广告设计、广告策划、网络广告设计、媒体创意、影像数字传播、电视编辑与网络传媒、舞台影视表演、人物形象设计、场景设计、
影视动画等12个专业方向;此外,还与
格林多大学合作办学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中英校际交流2+2)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校际交流2+2)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介绍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对时尚流行具有较强触觉,并能将艺术灵感、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相融合,且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文艺团体等行业培养化妆造型师;时尚杂志编辑;以及化妆品公司色彩搭配师、化妆师;影楼、
摄影工作室化妆造型设计师;形象顾问;色彩咨询师;美容美发学校专业教师;中专、技校、职高专业教师。主要课程有:《服装裁剪》、《服装款式设计》、《时尚化妆》、《彩妆创意》、《发型创意》、《舞台化妆造型》、《影视化妆》、《服装设计与制作》、《流行色应用》、《人物整体形象设计》等。
本专业(场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艺术创新能力,掌握影视平面、影视广告、画面剪辑艺术、影视媒体推广策划、视频包装等综合创作能力,能胜任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平面媒体、出版、广告等行业的各类媒体的设计、开发、制作、策划、推广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有:《影视平面广告》、《商业摄影》、《影视广告》、《数字影像编辑》、《影视媒体推广策划》、《视频包装》、《
影视声音艺术》、《二维软件基础》、《广告创意》、《设计表现》、《三维软件基础》、《影视媒体推广设计与制作》等。
表演(舞台影视表演)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影视作品的分析、舞台剧和影视剧的表演方法,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影视作品,有较强语言表达、形体表演能力,以及具备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高舞台影视表演水平,为各种文艺团体、艺术院校、艺术馆、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演艺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主要课程有:《形体训练》、《表演》、《正音台词》、《语言技巧》、《声乐》、《片段表演》、《多幕剧表演》、《中外剧本分析》、《中外电影史》、《化妆》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
传播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表演基础》、《化妆》、《
即兴口语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训练》、《新闻采访》、《形体造型》等。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传媒或文艺研究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教学及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影像数字传播、电视编辑与网络传媒)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影视节目制作人才,能够以交互、影视、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和技能设计人员,具备电视制作、编辑、采访、写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成为摄、录、编、播全方位的艺术专业人才,以及为网络、电视、可视移动电话等新闻媒体、信息公司、大中型
信息企业以及社会传播机构培养以网络、视听、平面媒体设计艺术,具有数码音视频设计创意,企划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跨媒体创意策划与制作的高级媒体专业人才。本专业开设主要专业课程有:《摄影创意图形》、《高品质大画幅摄影》、《人像摄影》、《广告片制作》、《网络传输技术基础》、《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特技制作》、《传媒经济》、《电脑图文创意》、《CL设计》、《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效合成》、《音频数字技术》、《平面媒体创意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录音基础》等。就业方向主要为互联网、网络、电视台、视频台、移动通讯公司、跨媒体行业以及部队、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和传媒(集团)公司,培养具有视频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能力的大众传播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为独立制作单位和制片人输送有专业知识的。
广告学(广告学设计方向、广告学策划方向)
本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全国综合类艺术院校中唯一设置的广告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于我院广告学专业的历史较长,以及近年来指导学生参与华人地区的学生广告创意大赛“
金犊奖”与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每年都为学校争得数十枚奖状,因而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取得较大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思想越来越明晰。广告学专业以市场化、国际化、高质量、高素质为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抓住市场对广告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以保障教学,坚持规模、结构、数量、质量以及效益互相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行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从基础建设到学科研究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设体系。在设备设施、实验室等办学条件的建设方面,同样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
配合学院正在实行的品牌战略,本教研室制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包括广告设计、广告策划、
市场营销、广告基础理论等)、宽广的知识面(包括文化、设计史、市场、美学等)、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广告设计学、形态构成学、各学科的设计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技能等)、较强的能力(包括获取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较高的素质(包括
社会主义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除了以上培养目标外,本专业还因材施教,人才的类型具有多重性。
《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意》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她们也正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日趋合理。
广告学专业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本学科的改革与市场结合紧密,其改革措施就是充分与市场结合。因此广告学专业已与本地数家广告公司结成盟友,并聘请公司的总裁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及荣誉教授。课程引进公司曾经或正在进行的案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理论进行作业。
广西民族印刷厂在2003年正式成为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在校外的基地里了解印刷的一系列流程,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国家
广告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对广告人才的需要。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家机构、新闻媒体、出版、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广告策划、管理、创意、设计和制作等工作。
下设机构
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China-ASEAN Communications and Media Arts Research Center)
“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是经自治区教育厅和
广西艺术学院批准,依托广西艺术学院一级学科新闻
传播学及戏剧影视学,在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建立的中国东盟—传媒艺术问题的研究与协调机构。中心立足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东盟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依托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亲缘上的优势,致力研究中国—东盟历史上的传媒艺术形态、传媒艺术结构、传媒艺术生活、传媒变迁等与传媒艺术相关的问题。同时结合体现广西地域特色、反映广西时代风采、彰显广西民族气派的传播元素及传播方法的整理和收集,强调传播研究的艺术性,进行艺术性、视觉性信息传播规律研究,在艺术传播方面打造广西的核心地位,以推动广西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中心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在促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政策咨询、资料信息收集与提供、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协调作用。
中国—东盟华语有声语言研究中心(China-ASEANChinese Speech Language Research Center)
“中国——东盟华语有声语言研究中心”是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主要宗旨在于立足于广西和东盟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依托中国—东盟在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良好形势,大力开展对中国—东盟地区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以华语有声语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通过科学手段和现代化的影音设备对该地区众多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将这些
口述历史、口述技艺、口述传统等珍贵地第一手资料内容刻录成光盘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和保护,为进一步的发掘利用和未来的研究留下不可再现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东南亚华语有声语言现状、东南亚华语媒体有声语言现状、东南亚广播电视媒体华语播音调查研究、
台湾省、
新加坡主播、主持人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调查以及
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主播、主持人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调查研究等。该中心还立足于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代表的中国西南省份和东南亚国家,研究各地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华语有声语言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对我国
中国西南地区地域文化有声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为基础辐射东盟各国,形成研究区域民族艺术、文化传承、语言传播的学术中心,尽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特色的有声语言保护、整理研究方案和各种技术规范,从而在国内外占领新一轮文化资源开发的学术研究至高点。
师资情况
专业师资建设方面,注重梯队建设以及教师的结构、层次等,引进吸收专业人才,建立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以使专业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