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四氯,又称2-
甲基4-氯苯氧乙酸;英文名称为Chipton或MCPA;化学式为CH3(Cl)C6H3OCH2COOH,分子质量为193.6。二甲四氯纯品为无色结晶,无气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甲四氯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以破坏双子叶植物的输导组织,使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茎叶扭曲,茎基部膨大变粗或开裂。二甲四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田防治三棱草、鸭舌草、泽泻、野慈姑、灰灰菜、播娘蒿、刺儿菜、莎草、水芹、马龄苋等。
理化性质
溶解度水中(25℃)为395mg/L(PH=1),26.2mg/L(PH=5),273.9mg/L(PH=7),320.1mg/L(PH=9);溶于
甲醇775.6g/L、
甲苯26.5g/L、
乙醚770g/L、
二甲苯49g/L、
二氯甲烷69.2g/L(25℃)等。对酸很稳定。
毒理
属低毒类。大鼠经口LD50为800mg/kg,经皮LD50\u003e1000mg/kg;
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492mg/kg。
急性毒性人经口25%的二甲四氯
钾盐溶剂85ml致死。
临床
5.1急性中毒
5.1.1临床表现:多由经口所致。主要表现
眼球震颤、面肌颤动、角弓反张、抽动等神经系统损害,也可伴有肝、
肾脏损伤。
5.1.2诊断:摄入本品史,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5.1.3治疗:参见“2,4-滴”
5.2慢性中毒
5.2.1临床表现:
5.2.2诊断:
5.2.3治疗:
预防
同“2,4-滴”
标准
7.1卫生标准
7.2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
中毒病例
32岁男性患者,口服25%本品钾盐85ml,出现抽搐、眼球震颤、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随后见面肌抽动、癫痫大发作,角弓反张,
昏迷。尸检未见特殊改变。器官中二甲四氯含量依次为肝\u003e脑\u003e肾\u003e心,血密度为23mg%。
概述
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
禾本科的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在气温低于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
禾本科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60克(有效成分)。严禁用于
双子叶作物!
小麦:小麦分蘖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一年生
阔叶杂草。
水稻:水稻栽插半月后,每亩用20%水剂200~2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可防除大部分
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玉米: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20%水剂100毫升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玉米4~5叶期,每亩用20%水剂200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玉米田莎草及阔叶杂草。在玉米生长期,每亩用20%水剂300~400毫升定向喷雾,对生长较大的莎草也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河道清障:除灭河道
浮莲宜在防汛前期的5~6月份日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对株高在30厘米以下的水葫芦,可选晴天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75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500毫升加10%草甘膦水剂1000毫升加皂粉100~200克,兑水75
千克喷雾;对株高30厘米以上的水葫芦,采用上述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喷雾。喷施上述除草剂后气温越高水葫芦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气温越低效果越差。一般于施药后15~20天即全株枯死。
1941年P.Pokrny首次报道了2,4-D的合成方法,次年P.W.Zmmerman和A.E.Hitchcock报道了2,4-D作为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效果,此为四十年代农业上重大发明之一,至此除草剂被正式公认,且进入了有机时代,随后2,4-D迅速发展,类似品种相继被开发出来,在
苯环上不同基团取代,开发出2,4,5-滴、2甲4氯(1946年开发了2甲4氯除草剂,标志着有机合成的第一类除草剂-苯氧
羧酸类除草剂类的诞生);在侧链
脂肪酸上取代,开发出2,4-D的
丙酸和
丁酯;在羧酸基团衍生物合成上,开发出盐类品种,2,4-D
钠盐、
钾盐、
铵盐、
二甲胺盐等和类品种2,4-D甲酯、
乙酯、丁酯等。
2甲4氯属苯氧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穿过角质层和
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
核酸和
蛋白质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一直到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茎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
有机化合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多年来,2甲4氯被广泛用于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城市草坪、麻类作物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
香附米;与
草甘膦混用防除抗性杂草,加快杀草速度作用明显;也有资料介绍,作为水稻脱根剂使用,能提高拔秧功效。用于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草及种子繁殖的
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防效。因其成本低、速度快、无残留对后茬作物安全等优势,被广泛使用,我国获得登记的此类品种有主要有:2甲4氯
二甲胺盐、2甲4氯异
辛酯、2甲4氯钠、2甲4氯硫代
乙酯、2甲4氯乙
硫代酸酯、2甲4氯
异丙胺盐、
2-甲-4-氯丁酸乙酯,市场常见品种多以单剂和混剂形式出现,其中
二甲四氯钠单剂以56%可溶
粉剂和13%水剂居多,也有众多与
草甘膦、灭草松、唑草、
异丙隆、氯吡氧乙酸、
敌草隆、莠灭净、
苄嘧磺隆、
苯磺隆、
溴苯腈、
绿麦隆、
莠去津做成的混剂品种,开发的剂型涉及到了可湿性粉剂、水剂、乳油、干悬浮剂、可溶液剂五类。
与传统
钠盐相比,2甲4氯二甲基胺盐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四个差异点:①适用温度更宽,安全性高,低温情况下,不易产生
药害,药效稳定。温度因素影响着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比如2甲4氯钠盐在低温(≤15℃)情况下使用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黄淮海麦区使用该类品种进行冬前及早春除草,风险较大,造成药害,有用药时期掌握不当的原因,还有除草剂有毒杂质过多的原因。2甲4氯
二甲胺盐杂质量仅为一般钠盐品种的1/20,在低温下,也能较好的做到对作物高度安全。一般品种在低温情况下使用药效不稳定,多是推荐在18℃以上使用,低于19℃药效就会降低,这使得该类品种的适用时期变窄。2甲4氯二甲胺盐的最低适宜温度为10℃,在这个温度下,也能保证较好的使用效果。高温强光能促进该类品种的吸收利用,但高温下药剂挥发又会危害到周边的
双子叶作物,二甲胺盐不具有挥发性,就避免了高温用药对周边敏感作物的影响。
②活性较高,药效稳定。盐喷在作物叶片上进入植株体内转化为酸而发生毒害作用。二甲四氯品种被加工成不同的形态,不同形态的品种除草活性大小依次为:酯\u003e酸\u003e盐,在盐中,胺盐\u003e盐\u003e
钠盐或
钾盐。2甲4氯在特定条件下与
二甲胺反应得到了胺盐,提高了产品活性,有助于药效的稳定发挥,对高龄
阔叶草也有较高防效。
③杂质减少,减少了刺激气味同时减轻了作物代谢压力。传统二甲四氯品种有
游离酚的刺激性气味,高浓度2甲4氯二甲胺盐最大程度的去除了杂质,减少了刺激气味,并减轻了作物代谢压力,减少了隐性
药害的产生几率,产量得以提高。
④喷雾机具更具清理。较2.4滴等品种相比,2甲4氯二甲胺盐与喷雾器的结合力较弱,减少了清理喷雾机具的劳动量,减轻了因为喷雾药械残留药剂造成的除草剂药害。
同时,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了2甲4氯胺盐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杀草速度优于
钠盐但慢于2.4D类品种,长期储存条件下,返酸现象比较明显会影响制剂
物理化学性质。
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除了除草剂本身外,水量、喷雾质量、助剂、空气湿度、叶表面状态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除草效果,要取得好的除草效果,就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影响因素。
作用特点
为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其作用方式选择性与2,4一滴相同。但其挥发性、作用速度较2,4一滴丁酯乳油低且慢,因而在寒地稻区使用比2,4-D安全。
禾本科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敏感性又上升,因此宜在水稻分蘖末期施药。适用于水稻、小麦及其他旱地作物防治
三棱草、
鸭舌草、
泽泻、
野慈姑及其他阔叶
禾本科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