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
阿拉伯语专业:الحجر الأسود,
罗马化:al-Hajar-ul-Aswad)是镶在克尔白东南角的黑色石头。穆斯林相信它的历史可追溯到
阿丹与哈娃的年代。黑石的直径大约有三十厘米长,距离地面1.5米高。
“黑石”的中文又译为玄石,“玄”就是黑色的意思。但这种较
文言文的翻译容易让人误解,认为玄石就是“玄妙的石头”,因此“黑石”是更明确的翻译。
朝觐者在朝觐尾声时会前往克尔白进行辞朝的活动,也就是巡游克尔白。此时朝觐者会模仿
穆罕默德,亲吻黑石。但是朝觐的人通常非常多,在拥挤的人潮中只能以
手掌示意一下。
简介
黑石,为克尔白东南角墙上镶嵌的一块微红泛褐色的
石陨石,是麦加禁寺内的圣迹之一。
中文又译为玄石,又叫黑石。黑石直径约30厘米,呈光滑不规则的椭圆形,上面有一些红色斑点和黄色波纹,并有一道因被击打而形成的接缝裂痕,用一道宽0.1米的银箍着。
21世纪的黑石并不是完整的一块石头,黑石在
中世纪的时候遭到损毁而碎裂成好几块,黑石碎块由银框固定住,而银框由银制钉子加以钉牢。。
有些较虔诚的穆斯林主张为了保护黑石,黑石应该尽量避免让群众接触到。
传说
伊斯兰观点
根据伊斯兰传统,黑石是在
阿丹和
夏娃的时代从天坠落的。当时黑石是一块洁白的石块,但由于人们的罪恶而渐渐变黑。黑石后来被藏在
麦加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当
易卜拉欣·埃德恒帕夏重建克尔白时,在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所采。
相传此石系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父子修建天房时,在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所采。另一传说是,易卜拉欣率其子
伊斯玛仪在阿丹原建造的天房克尔白被洪水冲毁后的遗址上重建时,因缺少一块石头曾命伊斯玛仪去找,天使吉卜利勒递过一块黑石镶置在克尔白东南墙角外。易卜拉欣以这块黑石证明这座房子是献给真主的,是人们的祈祷之所,成为巡游者、修行者、跪拜者、鞠躬者的礼拜之地。
黑石被安放在靠近大门的一隅,让其成为天房的最早边界。巡游者以此为起点。
穆罕默德在黑石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602年,他还尚未成为先知,那时他参与了克尔白的重建。克尔白整修的时候黑石被暂时移出。根据
伊本·易斯哈格的著作《真主使者的一生》,穆罕默德摆平了
麦加各个部族的争吵,他们在争谁才有资格安放黑石。穆罕默德的解决办法是,他让所有部族的长老将黑石放置在斗蓬上,然后穆罕默德本人用他的双手把黑石安置好。
其他观点
对 黑石的崇敬很在
伊斯兰教创立前就存在了。闪族文化有一种习俗,人们以非比寻常的石头标记宗教崇拜的场所,这种现象在希伯来圣经以及古兰经都有提及。
古鲁伯(Grunebaum)在其《古典伊斯兰》(Classical Islam)一书中指出,克尔白在前伊斯兰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朝圣的
圣地,是当时唯一以石材建造的至圣所,但也有其他的文献指出整个
阿拉伯半岛也曾经存在过像克尔白一样的构造物。阿拉伯半岛南部城市盖曼(Ghaiman)崇拜一种红色的石头,把它当作神灵。而在阿巴拉特(al-Abalat,
麦加南部,靠近塔巴拉(Tabala))的克尔白里则供奉着白色的石头。古鲁伯指出,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和奇石、山岳、怪树很有关系。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的
欧洲旅行家乔装成
朝觐的穆斯林,亲身接触了黑石。他们是首先详述黑石的真实外观的。
瑞士旅行家伯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于1815年混入朝觐队伍而进入麦加,后来在他的《遨游阿拉伯》一书中记载了对黑石的详细描述:
英国人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Richard Francis Burton)则于1853年参访克尔白,他说:
关于黑石属于哪一类矿物有各种说法,如
玄武岩熔岩、
玛瑙、天然的玻璃等,或者是最常见的说法,是一块
石陨石。根据一位编年史家的说法,黑石能够漂浮在水上。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那么黑石自然就不会是玛瑙、玄武岩熔岩或是陨石,虽然玻璃或
浮石也有漂浮在水上的特性。
也有人说黑石是大约6,000年前坠落的陨石所冲击出来的
玻璃结晶,当时掉落在
鲁卜哈利沙漠城市吾巴尔。这个城镇大约在
麦加以东1,000公里处。吾巴尔的陨石坑群有着
二氧化硅结晶,那是由于陨石本身的
镍铁合金因撞击所产生的高热所形成的(大部分的陨石在撞击地表时早已破坏尽)。有些玻璃结晶是闪耀的
黑色玻璃,内部结构是白色或黄色的,而且布满著因气体而形成的小洞。由于内部布满著小洞,使得这些玻璃结晶能够漂浮在水上。虽然科学家直到1932年才发现吾巴尔陨石坑群,这些陨石坑靠近
阿曼的一条骆驼商队。当时当地人应该就已经知道它们的存在。在
阿拉伯帝国古诗里,吾巴尔盛极一时的大城,由于国王的荒淫无道而遭受天火毁灭。
历史
632年,穆罕默德率众到麦加克尔白举行辞别
朝觐时,曾巡游了天房,并且抚摸和亲吻了黑石。据传,他 曾说:“这(指黑石)是真主在大地上的誓约。真主让我们借抚摸它、亲吻它得到益处,让每个渴慕它的人,都可来此受益”。后来黑石被穆斯林视为“神圣之石”,抚摸和亲吻黑石也为世界 穆斯林朝觐者所遵行。
但在《 古兰经》中未提到黑石,
伊斯兰教只把抚摸黑石作为朝觐功课中的
圣行沿袭下来。
930年,卡尔玛特派首领艾布·塔希尔·苏莱曼在
巴林建立了国家,他派兵攻占
麦加时,曾劫走克尔白黑石作为战利品运往巴林。20多年后,在埃及
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曼苏尔督促下,黑石才被送还克尔白。送还时间一说为949年,系麦加穆斯林用重金赎回;另一说为951年,经法蒂玛王朝
哈里发坚决要求,由
阿拔斯王朝政府付出一大笔赎金后,黑石才被送还,安放在麦加圣寺原处。
仪式
朝觐者在巡游克尔白七次的时候,每一次要亲吻黑石一下,这是模仿
穆罕默德的作法。
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一世(580-644)在亲吻黑石的时候当众说:“无疑地,我知道你只是一块石头,既不能伤人,也不能降福于人。若不是因为穆罕默德亲吻你,我必定不亲吻你。”许多穆斯林仿效
毛拉·奥马尔的作法,他们出于信赖穆罕默德而对黑石有几番敬意,但并不因此信仰黑石。对现代的朝觐者来说,由于人潮过于拥挤而仅仅以
手掌对黑石示意之。有些穆斯林表示黑石应该被视为巡游克尔白的起点标记。
某些穆斯林也接受铁密济圣训对黑石的记载,认为黑石在复活日的时候会开口为曾经亲吻它的人作见证:
黑石除了宗教仪式的功能,其颜色还象征著为真主而秉持着公正与贫穷的美德,同时还象征著为亲近真主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损毁
黑石在不同时代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683年,
叶齐德一世围攻
麦加,其军队发射带火的箭,使克尔白起火,以致于黑石裂成三大块以及数块较小的碎块。
930年前后,盖儿麦兑派人曾劫掠哈只,并且在公元930年劫走克尔白玄石。
据
伊斯兰教史学家祖外尼的说法,黑石在951年的时候物归原主。当时归还的方式神秘兮兮、令人不解。
黑石被弃置在库法的主麻清真寺,用一个布袋包着,布袋上面还写着:“我们奉命劫走,现在奉命归还”。黑石在被劫走与归还的过程中受到进一步的损毁,碎裂成七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