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政府
缅甸军方领导的政府机构
缅甸军政府,是缅甸军方领导的政府机构。
1947年缅甸昂山将军与英国签订“昂山一艾德礼协定”获得独立地位。1962年3月2日,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重新以军政府取代了议会政府,建立了军人集团威权政体。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总参谋长苏貌上将接管了政权,成立了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苏貌任主席并兼政府总理。2011年,退役军人政府开启政治转型,昂山素季被释放并在2012年通过议会补选得以重新参政。2021年初,缅甸国防军以选举舞弊为由发动军事政变,将昂山素季等人扣押,由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接管立法、行政、司法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面对缅甸军政府中国采取了不介入、不干预的立场,强调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同时继续与缅甸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美国则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批评缅甸军政府侵犯人权,并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缅甸走向民主化日本曾一度中断对缅甸的经济援助,但后来承认缅甸军政府,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联系。泰国则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努力通过多边机制和建设性对话解决缅甸的问题,避免缅甸国内危机进一步恶化。
历史沿革
奈温时期
1947年,昂山将军与英方谈判签订了"昂山一艾德礼协定",使缅甸获得独立地位。1948年,接任的吴努借鉴英国的议会制民主政体建立政府,缅甸联邦成立,但是松散的联邦制、紧张的央地关系、衰退的经济、族群的冲突使得新生的缅甸迅速陷入了政治不稳定状态。1958年,无力控制国内局势的吴努辞职下台,国防部长吴奈温借助军队力量迅速稳定了局面,成立"看守内阁",承诺稳定局势后将政权交还议会。在军队的协助下,缅甸的国家治理体系得以重建,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吴努重新组阁,奈温还政议会。但是,由于治理不力,重组后的吴努政府使得缅甸在经历了短暂的稳定之后又陷入了内战的边缘。1962年3月2日,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重新以军政府取代了议会政府,建立了军人集团威权政体。开始长期执政,缅甸变为一党制。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 “社会主义纲领党”(简称“纲领党”),吴奈温任“纲领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1年11月,70岁的奈温辞去其他职务,专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1988年7月23日,奈温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退出缅甸政坛。
丹瑞时期
1988年初,缅甸反政府游行和民众的抗议集会爆发,被称为"缅甸之春"。压力之下,缅甸军人集团的激进派在9月发动了军事政变,缅甸国防部长苏貌(Saw Maung)和副部长丹瑞(Than Shwe)从原军人吴奈温手中夺权。建立了新的军政府。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苏貌上将接管了政权,成立了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苏貌任主席并兼政府总理。缅甸军政府逐步控制了局势。同日,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宣布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之后大批政党自行解散或被取缔。1990年5月,缅甸军队遵守承诺举行全国议会选举,反对党民盟赢得近80%的选票。但是军队拒绝交权,并将民盟领袖昂山素季软禁近20年。1992年,丹瑞军政府上台,表示延续民主改革方案,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启政治对话、释放政治犯、重启制宪会会议等,促进了政治稳定。通过数年政治对话加谈判,丹瑞军政府和昂山素季代表的民主党派达成了"先制宪、后交权"的民主进程共识。2003年,丹瑞卸任,钦钮军政府上台,细化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1.召开制宪国民大会;2.实施建立新制度的进程;3.起草《宪法》;4.对《宪法》进行全民公投;5.依据《宪法》进行议会大选;6.根据大选结果产生联邦议会;7.通过联邦议会制定国家政权架构。2004年,梭温军政府上台,强力推进"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计划",在2008年全民公投通过《宪法》。该《宪法》明确规定军人集团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明确了其对国家行政的掌控力和程度。2005年,缅甸军政府宣布2005年3月31日结束的2004~2005财政年度,缅甸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2.3%,人均收入增至16万缅甸元;2005~2006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2.6%,人均收人增加到18万缅币。但别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缅甸经济的增长幅度不大。11月4日,缅甸军政府宣布,将国防、外交、内政、能源、农业、卫生、第一工业、第二工业、国家计划及经济发展和商务等十个政府部门,从现在的首都仰光过往中部的内比都。2007年8月15日,缅甸军突然大幅度提高燃油价格,缅甸最大城市、前首都仰光从8月19日开始有市民零星上街游行抗议。8月30日,缅甸西北部城市实兑的僧侣首次走上街头,反对政府的涨价行为。9月5日,缅甸中部城市帕科库大批僧侣上街游行,警察对天鸣枪并用竹竿强行驱散示威僧侣,造成多名僧侣受伤,僧侣与政府的对抗升级。由于缅甸军政府没有在僧侣规定的期限之前公开道歉,9月19日开始,仰光曼德勒等地的僧侣和市民连续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其中24、25日仰光的游行人数达到了10万,僧侣多达2~3万。25日深夜缅甸军政府宣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实行为期60天的宵禁(晚上九点到次日早上五点),白天禁止五人以上的集会,并采取暴力手段(包括开枪)强行驱散游行示威队伍。据缅甸军政府公布的数字,在26日凌晨开始的镇压当中,共有10人被打死,数十人受伤,被捕者多达2000多人。2009年8月,缅甸军政府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造毒品为由欲搜查该厂,遭拒后军政府向果敢特区调派军队,与果敢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领导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形成对峙,继而引发军事冲突。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全国多党民主制大选,共有37个获批准注册的政党参选,包括4个原合法政党和33个新成立政党。2011年,退役军政府开启自上而下的政治转型,昂山素季被释放并在2012年通过义会补选得以参政,缅甸军方的国际形象得到改善。缅甸军方还在2015年民盟胜选后确保了权力的顺利交接,2016年,昂山素季以国务资政身份上台执政致。
敏昂莱时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昂山素季政府没能有效地控制疫情,使得缅甸成为了东南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在年底的大选中,昂山素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再次得到了大多数议会席位得以连任,但她以"修宪"来制约军人集团权力的尝试显然触动了军人集团的底线。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当天凌晨在首都内比都实施突击行动,以选举舞弊为由发动军事政变,扣押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以及其他一些中国民主同盟高级官员。军方当天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由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接管权力。2月4日,已由军方接管的缅甸政府命令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暂时停止用户访问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Facebook)。同日,曼德勒地区爆发自军政府扣押民盟多名高层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反政变”示威活动。
政策行动
1963年,缅甸军政府推行“国有化法案”,将工商业经济命脉无偿地从民族资本家和外籍人士手中转归国有。1962年之后,缅甸军政府强制执行民族化政策,严重阻碍了华文教育的发展。1964年3月2日,缅甸通过广播宣布启动工商业国有化行动,军队随即行动,封锁各企业,宣布其资产全部归国家所有,并强制要求企业如实上报财产,否则将面临十年监禁的惩罚。同年5月,缅甸军政府宣布废止流通中的100元和50元大钞。到了1967年,缅甸军政府颁布法律,废除汉语和汉字的使用,禁止教授华文。然而,在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为了吸引外资,颁布了《外商直接投资法》,使得外国资本开始流入缅甸。这些措施表明缅甸军政府在经济发展和文化政策上的强势干预和转变。1992年,苏貌辞职以后,缅甸军政府的对内政策有所缓和,同时,缅甸军政府在外交方面也再三表明自己的立场,将"继续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维护民主,反帝反殖,坚决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正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与所有国家及邻国保持友好关系。支持联合国的行动,与各国发展双边、多边合作,与本区域国家协商经济事务等。"
主要人物
其他国家态度
中国态度
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执政及其所实行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不介入、不干预、对外不随意评论的正确立场,缅甸政府也采取了新的措施来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使缅中友好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2024年4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中方如何看待缅甸军政府失去对边境重镇妙瓦底的控制”答记者问,他表示,中国呼吁各方停火止战,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避免事态升级。
美国态度
1988年9月,缅甸军政府上台后,美国以军政府侵犯人权为由,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1991年,美国根据国际人权小组发表的一份报告,对缅甸军政府加以谴责,缅甸军政府则抵制了新的美国驻缅大使候选人,它说明了缅甸对美国政策深表不满。缅甸军政府多次批评美国干涉缅甸内政,特别是对"美国之音"有关节目对缅甸的歪曲报道甚为反感。
经济制裁
美国人权活动人士认为外国公司对缅甸的投资,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的投资起到了支撑军政府的作用,暗示只有通过经济制裁才能制止缅甸军政府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杰米·伍德美国跨国公司与经济制裁拉姆(JeremyWoodrum)是"美国为缅甸运动"的一位活动人士。他说,"军政府只有很少的收人来源","缅甸军政府能够继续掌权的唯一方式是持续获得外来投资和贸易;外资和外贸成了军政府支付军事开支的主要来源"。1997年,美国首次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目的是"反对缅甸军政府镇压民主运动"。
进行消费抵制、媒体报道和股东抗议
美国政府认为,由于缅甸军政府"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因此央定实施经济制裁美国对缅甸制裁的目标涉及"人权、民主和反毒品"三个领域。在美国对缅甸政策的目标中,首要目标是"结束军政府普遍违反人权"的情形;第二个目标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代议制政府;第三个目标是"结束缅甸的毒品生产和出口"。美国希望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迫使缅甸政府终止"压制人权"和实现"民主",当然也包括其借制裁搞垮缅甸军政府,达到控制缅甸、遏制中国,以维护其在东南亚霸权的战略利益。在上述制裁目标指导下,自1989年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中止了对缅甸的经济援助;美国海外投资公司(OPIC)不再对在缅甸的美国投资者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美国进出口银行(U.S.EXIMBANK,一家准公共金融机构不再对缅甸的出口提供支持。美国政府还通过其驻国际金融组织的代表阻止缅甸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银行获得贷款,将其在缅甸的外交代表级别由大使降为代办,并对缅甸间高级领导人及其家属赴美施加签证上的限制。
日本态度
1988年9月,日本曾一度追随美国,中断对缅甸经济援助。1989年2月,日本宣布承认缅甸军政府。此后,日本政府于1990年7月和1991年6月两次减免缅甸债款共65亿日元(折合4400万美元)。日本公司纷纷返回缅甸投资,但是,日本政府曾向缅甸军政府提出,缅甸民选政府的产生,将会促进日本增加对缅援助和投资。同时对缅甸军政府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表示遗憾。
泰国态度
2007年9月,缅甸因油价大幅度上涨爆发"袈裟革命",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作为邻国泰国并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站在缅甸军政府对立面进行谴责,而是以积极的态度为避免缅甸国内危机进一步恶化提供建设性的解决办法。2007年10月15日,泰国总理素拉育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诗使甘巴里时就指出,"谈判才是解决缅甸问题的途径,建议由联合国组织举行由东盟各成员国、中国和印度等国参加的,类似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关解决朝鲜问题的小型多方会谈,以帮助解决缅甸问题。这说明泰国素拉育临时政府执政还是坚持持接触政策,并努力引入多边机制以建设性的姿态解决缅甸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把缅甸军政府推向对立面进行孤立制裁。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奈温时期
丹瑞时期
敏昂莱时期
政策行动
主要人物
其他国家态度
中国态度
美国态度
经济制裁
进行消费抵制、媒体报道和股东抗议
日本态度
泰国态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