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鼻亚目
哺乳纲灵长目动物
简鼻亚目灵长目中的一个亚目,包括眼镜猴及所有类人猿。与已灭绝的原猴相比,简鼻亚目的上唇不直接连接鼻子或牙床,因此可以做很多面部表情。简鼻亚目的脑部与身体比例明显较原猴的大,而其主要感官是靠视觉。除了眼镜猴及夜猴属外,大部份物种都是白天活动的,且有三原色视觉。所有的类人猿都有单一间隔的子宫,而眼镜猴则像猿猴般有双角形子宫。简鼻亚目的婴儿相对较原猴的为大,但较依赖母亲,这可能是因们复杂的行为及自然历史。类人猿亚目中的猴类分成猕猴科和疣猴属科两科。
派生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简鼻亚目共享了一些派生特征,使它们与湿鼻亚目的灵长目区分开来。简鼻亚目,包括狐猴科,都失去了制造维生素c的末端酶的功能,而湿鼻亚目,像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保留了这种酶。从遗传学上讲,五种短散布核元件(SINEs)在所有简鼻亚目中都很常见,而在湿鼻亚目中则不存在。简鼻亚目的上唇取代了湿鼻亚目中发现的神经鼻,不直接连接到它们的鼻子或牙龈,使它们能够做出大范围的面部表情。它们的大脑体重比显著大于湿鼻亚目,它们的主要感官是视觉。简鼻亚目有一个眼后板,而湿鼻亚目有一个眼后横梁。大多数物种是白天活动的(例外是艾艾狐猴夜猴属)。所有类人猿都有单室子宫狐猴科有类似湿鼻亚目的双角子宫。大多数物种通常只生下一个幼崽,尽管双胞胎和三胞胎对于狨猴和狨猴猴来说很常见。尽管怀孕期相似,简鼻亚目的新生儿相对比湿鼻亚目的新生儿要大得多,但对母亲的依赖期更长。这种大小和依赖的差异归因于它们行为和自然历史的复杂性增加。
下级分类
类人猿亚目包括分布于新大陆的阔鼻下目Platyrhini和分布于旧大陆的狭鼻小目Catarrhini,此外还包括一些归属不明确的最早期成员。
类人猿亚目的进步特征表现在,第1个指(趾)与其他指(趾)相对,指(趾)端都有扁甲,脑颅大,大脑半球发达,且多脑回;眼眶与窝完全分开,两眼完全向前,单子宫,盘状胎盘等。类人猿亚目包括狨科(Callithricidae,分布南非等地)、卷尾猴科(Cebidae,分布于美洲)、猴科(Cercapithecidae)、猩猩科(Pongidae)、人科(Hominidae)(从系统分类上讲,人也归入这个亚目)。现重点介绍猴科和猩猩科的一些种类,特别是产于我国的猴类,都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应该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它们,保护这些资源动物。
猴科约有76种,我国有9种。最常见的是猕猴属,还有短尾猴熊猴豚尾猴,以及只产于我国台湾省的台湾猴,还有黑叶猴菲氏叶猴长尾叶猴以及我国特有,受重点保护的金丝猴属
亚种分化
类人猿亚目中的猴类分成猕猴科和疣猴属科两科,这两类猴的主要区别在于猕猴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食性比较杂,四肢基本等长;疣猴有比较复杂的消化系统,齿尖高,主要食树叶等植物性食物,后肢通常比前肢长。
猕猴科又可以分成两支,一支为食蟹猕猴;另一支为猕猴、狒狒等。猿类的特征是没有尾巴,前臂比后腿长,呈半直立的姿态,胸部宽阔,脑容量比人类小,但比其他灵长目大,手、脚的第一指(趾)可与其他四指(趾)对握。现生种类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以及大猩猩属
物种简介
随着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开始扮演动物世界的主角,树鼩目也开始了其快速的分裂演变历程,其中一支在4500万年前演化出了高等灵长类,即类人猿亚目。其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类人猿亚目分裂出一种原始猴类,原始猴类又衍生出一种古猿,这种古猿是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700~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此后,这种古猿的后代分别向人类和现生黑猩猩方向演化,这是人类与黑猩猩兄弟告别的关键时期,也是原始人种的起源时期。
类人猿亚目最早的成员为始新世中期生活于我国的曙猿Eosimias(如图《类人猿亚目代表种类》所示),曙猿是体型非常小的灵长目,体重只有100克左右。曙猿的特征非常原始,其到底是属于最原始的高等灵长类还是属于跗猴类尚有一定的争议。与曙猿比较相似的是渐新世早期生活在埃及的非洲跗猴Afrotarsius,非洲跗猴也同样是分类地位有一定争议的种类。始新世晚期在东南亚还生活着双猴Amphipithecus等几种灵长类,这些灵长类体型较大,重达7公斤,它们到底是属于高等灵长类,还是与鼠猴或者兔猴比较接近没有一致的意见。早期高等灵长目最丰富的地方是非洲的埃及,这里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早期的灵长类种,除了非洲跗猴以外,还有很多种确定属于高等灵长类的成员,这些高等灵长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副猿,它们同时拥有阔鼻下目和狭鼻下目的特征,到底属于哪一类或者自成一更原始的类群尚有一定的争议。另一类是原上猿类,它们是原始的狭鼻下目,因为同时拥有猴类和猿类的特征,曾经被当作是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现在则认为是二者的共同祖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派生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下级分类
亚种分化
物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