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coming out of the closet)是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的术语,既可以指他们性身份发展的各个过程或诸多方面,也可以指他们把身份公诸于众的过程或方面。出柜这一术语和“躲在柜中”(即向他人甚至自己隐瞒自身的性身份)这一
隐喻相关。
卡尔·海因里希·乌尔里希斯在1867年向德国法学家协会发表了演讲,主张将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合法化,在演讲中,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在20世纪初的
德国,“出柜”被称为“自我谴责”,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和名誉风险。1914年,
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 (Magnus Hirschfeld) 在其代表作《男女同性恋》讨论了数千名有地位的男女向警方坦白以影响立法者和公众舆论的社会和法律潜力。 1944年,第一位站出来公开同性恋身份的重要美国人是诗人罗伯特·邓肯,他在
无政府主义杂志《政治》上以自己的名字发表文章,声称同性恋者是受压迫的少数群体。1951年,爱德华·萨加林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的同性恋者》一书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直至1969年,石墙暴动,同性恋解放运动由此诞生。
出柜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认同、身份有辱化、家庭、学校等。
女性主义批评家,朱莉娅涅罗珀、苏珊·沃尔芙以及邦妮·齐默曼等人,在对出柜小说作为文体的历史和特点进行命名和描述。
名称由来
“出柜”一词来自于英文俚语中的“橱柜里的骷髅(Skeleton in the closet)”一词,英文中“the Closet”常被引申为不可告人的意思,于是同性恋者因为长期所遭受的排斥、厌恶、仇恨、偏见和歧视等现象,就被比喻为橱柜里的骷髅。那些隐藏身份的人是躲在衣橱里的人,勇敢向家人、朋友宣告性向,便可以被认定为“出柜”。“出柜”这一概念源自
荷兰精神分析学家森格斯的著作,意指“自我接纳”,后常用来表示同性恋者对自身性取向的接纳。
起源与发展
卡尔·海因里希·乌尔里希斯在1867年向德国法学家协会发表了演讲,主张将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合法化,在演讲中,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历史学家罗伯特·比奇认为,将“乌尔里希斯”描述为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倾向的人是合理的。
在20世纪初的
德国,“出柜”被称为“自我谴责”,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和名誉风险。赫希菲尔德并不支持“自我谴责”,并否认了以公开的同性恋者为基础的政治运动的可能性。德裔犹太医生伊万·布洛赫在其1906 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当代性生活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中鼓励老年同性恋者向异性恋家庭成员和熟人坦白自己的性取向。1914年,
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 (Magnus Hirschfeld) 在其代表作《男女同性恋》(1914)中重新探讨了这个话题,讨论了数千名有地位的男女向警方坦白(因为这是非法的)以影响立法者和公众舆论的社会和法律潜力。
1931年,《巴尔的摩非裔美国人报》上的一篇新闻文章提到了“初次登台的少女进入同性恋社会”。文章的标题是“1931年初次登台的少女在当地‘娘娘腔’
舞会上出柜”。1944年,第一位站出来公开同性恋身份的重要美国人是诗人罗伯特·邓肯,他在
无政府主义杂志《政治》上以自己的名字发表文章,声称同性恋者是受压迫的少数群体。
1951年,爱德华·萨加林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的同性恋者》一书,他在书中写道:“社会给了我一副面具,无论我去哪里,无论何时何地,在社会各阶层面前,我都假装自己是同性恋者。”他以唐纳德·韦伯斯特·科里的名字出版作品,但他坦率而公开的主观描述刺激了同性恋自我意识的萌芽。直至1969年,石墙暴动,同性恋解放运动由此诞生。
马太辛社团是同性恋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前身)最早的重要组织,它的名字来自
中世纪神秘的面具人物。在这个背景下,出柜意味着向自己和其他同性恋者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这并不意味着向全世界揭露它。这种选择性分享依赖于暗语——例如“家人”“俱乐部成员”“多萝西的朋友”“金夫人的朋友”或“同性恋”——这些暗语可以在男女混合场合使用,以将某人指定为同性恋者。
影响因素
出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认同、身份有辱化、家庭、学校等。
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影响出柜人的第一个因素,他们以积极的眼光讨论身份问题,认为身份应该是灵活的、不被定义的,使用多个术语来识别自己的性取向是他们的特点,在提及自己时公开使用代词,以及使用反映性别和/或性身份的复杂性和流动性的术语,例如“双灵”“性别酷儿”和“泛性恋”。与灵活性密切相关的是,他们还发表了关于他们身份的言论,反映出他们有更大的控制感。例如,一些青年人讨论了重新使用贬义词(如同性恋或女同性恋)作为转移和重新利用其负面含义和用法的积极步骤。最后,年轻人表示,公开自己的出柜身份是表达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和不遵守刻板的性别角色的一种方式。公开身份通常是通过故意穿着衣服和配饰来标记自己是与众不同和/或 LGBTQ(即粉色三角形)并向他人公开自己的性身份来实现的。
身份有辱化
影响出柜的第二因素是身份有辱化,对于这一因素,积极和消极的原因几乎
相等,消极因素反映了社会孤立感和与同性恋相关的消极内化感受。他们描述了自己被孤立,主要是在学校。因为他们往往是学校或社会里唯一认识的同性恋者,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其他人可以分享经验。在积极因素方面,他们报告了应对身份有辱化的各种方法和支持,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出柜心理感到羞耻,在面对骚扰者的口头对抗或肢体冲突积极为自己或朋友辩解。
家庭
影响出柜的第三因素是家庭,在家庭中,负面因素比正面因素更常见,一些出柜人士表示,他们会因为害怕被家庭成员欺负、缺乏社会保护、性教育的缺乏,与父母的关系疏远或紧张,会出现出柜的心理,并且出现该心理之后,他们通常不敢直接告诉父母自己的出柜心理,因为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排斥或是拒绝。
学校
学校是影响出柜的第四因素,且负面因素多于正面因素。他们会因为在学校遭到言语骚扰,例如被辱骂、听到贬义标签或短语、被推搡、欺负、殴打或被扔食物。从而相互寻求慰藉,从而出柜。
主要影响
个人影响
出柜可以让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得到发展,获得更大的权力,并使个人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通过出柜,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分享他们是谁以及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而不必隐藏或撒谎他们的身份。该行为可以使个人与其他志同道合之人相互吸引,从而聚集在一起,也可以成为同性恋人的榜样,会给其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勇气,让他们迈出这一步。
社会影响
出柜可以让人们摆脱被“发现”的恐惧,并帮助他们避免过上双重生活,这种生活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沮丧。最后,出柜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建立联系,给人一种社区感。此外,出柜可能会受到更多的社会中的人歧视、侮辱,他们很难接受出柜人士的坦白。
家庭影响
家庭成员有时可能会对这样的出柜消息产生相当强烈的反应,他们可能不容易接受这一信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接受。有研究显示,家人拒绝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出柜人士可能会被赶出家门或失去父母的经济支持。
出柜过程
第一阶段
出柜的第一阶段是意识到同性吸引或不同的个人性别认同通常会引起情感冲突,这可能包括担心自己不是异性恋、困惑、焦虑和否认感情,这种内心冲突通常会导致试图表现得像异性恋。有时,个人会试图“克服”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特别是当他们害怕被信仰谴责时。出柜人士通常在这个阶段“处于隐秘状态”,这指的是将自己的身份保留给自己。跨性别者在开始向他人公开之前也是如此。然而,许多人会在网上、通过阅读或朋友寻找信息。这个阶段可能会被深深地、私密地保持,直到个人更加独立。
第二阶段
出柜的第二阶段是公开,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第一步是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身份。遭到拒绝可能会导致回到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被保密。然而,他人的积极回应可以提高自尊心和自我接受度。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公开身份的反应将深深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开身份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第三阶段
出柜的第三阶段是与其他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进行社交,当跨性别者开始寻找并与其他出柜人士建立联系时,孤立感和疏离感就会逐渐减少。尽管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或双性恋熟人可能不是跨性别者,但他们往往有共同的感受和挣扎。来自拥有共同经历的其他人的认可、教育、支持和接受会增强积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出柜榜样在此阶段尤为重要。
第四阶段
出柜的第四阶段是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一阶段的标志是自我感觉良好,寻求积极的关系,并体验到一种平和和满足的感觉。此时,出柜人士开始意识到同性吸引和同性关系是人类爱情正常而健康的表达。跨性别者发现,以他们认同的性别生活感觉诚实而真实。
第五阶段
出柜的第五阶段是融入与接受,这一阶段涉及对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开放和非防御性。一个人身份的这一方面的整合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向他人公开宣布他们的性取向或性别变化,以此结束同性恋或跨性别者的隐形状态。其他人可能会悄悄地公开,不宣布也不隐藏他们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并愿意支持他人。肯定的关系、家庭、朋友和信仰社区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完全融入和自我接受的能力。
第六阶段
出柜并非一次性的事情。这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需要不断发现、接受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通常认为每个人都是异性恋,并生活在自己的出生性别中。出柜人士必须不断决定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向谁透露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出柜是自我接受和培养情感、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一步。对于出柜人士来说,出柜有助于结束隐瞒和孤立的痛苦。
相关法律
在世界上同性恋行为受到惩罚或被禁止的地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者可能会因出柜而遭受负面的法律后果。特别是在同性恋被视为犯罪的地方,出柜可能构成自证其罪。这些法律仍然存在于全球75个国家,包括
埃及、
伊朗和阿富汗。有63个国家或地区的司法管辖区将私下、自愿的同性性行为定为犯罪。这些司法管辖区中的法律明确将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定为犯罪。其中近一半是联邦司法管辖区。有40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反对“女同性恋”“与同性发生性关系”和“严重猥亵”的法律,将女性之间私下、自愿的性行为定为犯罪。即使在没有明确将女性定为犯罪的司法管辖区,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也遭到逮捕或被威胁逮捕。有12个国家或地区允许将出柜人士判处死刑,或者至少允许私下、自愿的同性性行为。其中至少有 6 个国家/地区实施死刑 -
伊朗、
尼日利亚北部、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和也门 - 阿富汗、
文莱、
毛里塔尼亚、
巴基斯坦、
卡塔尔、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
乌干达允许判处死刑。有14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所谓的“异装”“模仿”和“伪装”法律,将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和/或表达定为犯罪。在更多国家,跨性别者受到一系列法律的制裁,这些法律将同性恋行为、流浪、流氓行为和扰乱公共秩序罪定为犯罪。
人物案例
比尔·蒂尔登(Bill Tilden)并不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他赢得了温布尔登男子单打冠军。他后来又赢得了两次温布尔登冠军、七次美国锦标赛冠军,并带领美国队七次夺得
戴维斯杯网球锦标赛冠军。1950年,一项针对体育记者的调查将蒂尔登评为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他于1953年去世。
30岁的陆军医生汤姆·沃德尔在
奥运会十项全能比赛中名列第六。沃德尔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并越来越多地参与同性恋政治。1976年,沃德尔和他的伴侣查尔斯·迪顿成为首对登上《人物》杂志“情侣”栏目的同性恋男子。五年后,沃德尔成立了
旧金山艺术与体育协会,计划举办首届“同性恋奥运会”。
大卫·科佩(David Kopay)是一名NFL跑锋,曾在1964年至1972年间效力于五支球队(旧金山、
底特律、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新奥尔良、绿湾),成为第一位公开出柜的职业团队运动员——退役三年后。他在接受现已停刊的《
华盛顿明星报》采访时承认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
1987年,
美国众议院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他是第二位这样做的
马萨诸塞州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
相关作品
电视剧
以上仅展示部分作品
电影
以上仅展示部分作品
相关节日
10月11日被其创始人理查德·艾希伯格和吉恩·奥利里选定为全国出柜日,以纪念1987年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同性恋游行。此后,这一天成为包括
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庆祝日。
相关词语
深柜
深柜(closeted)是指未透露或未公开其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或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及其他方面(包括且不限于其性向认同或性行为等)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等性少数群体。而韦氏词典关于深柜(closeted)则还有另一个更广义的定义,是指隐藏自己的特定或部分身份的人(hiding the fact that you are a particular type of person)。
参考资料
closet.merriam-webster.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