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霄
徐凌霄
徐凌霄(1886年-1961年),原名仁锦,字云甫,笔名彬彬、独尘,别号凌霄汉阁主,祖籍江苏宜兴。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记者、教授、京剧评论家和掌故专家,也是《京报》的创始人。徐凌霄曾主编《京报》《晨报》《实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并设立了《凌霄随笔》《凌霄汉阁谈荟》《凌霄汉阁笔记》《凌霄汉阁随笔》等专栏。他的已出版著作包括《旧都百话》《古城返照记》和《凌霄一士随笔》等。1954年,徐凌霄担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他的弟弟徐一士也是著名的记者。
人物经历
青少年时代
徐凌霄在青少年时代潜心研究历史,钻研清末民初掌故。他治史,不拘于一时一事,而在于“通”;他不仅研究正史,对家乘野史、小说、笔记之类,亦几乎博览无遗。他特别注意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可以从中探索中国变通兴盛之道。因此,他对清史了若指掌,掌故轶事如数家珍。徐凌霄幼年还刻苦学习英文,使他能够直接阅读英文书籍,学习掌握近代科学思想。
主编
天津市大公报》的邀请,徐凌霄曾两度为其主编《戏剧周刊》。第一次是他初步尝试为报纸主编周刊,在1927年9月13日至11月26日,为《大公报》主编了六期《戏剧周刊》(不定期),受到欢迎。第二次是他正式为《大公报》主编了三年的定期《戏剧周刊》,从1928年1月4日开始,至1930年12月31日止,共编辑出版152期,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和图片史料。1931年,金悔庐、程砚秋创办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研究所,徐凌霄受聘担任研究工作。次年创办《剧学月刊》,任主编,每期均有专文及经他校订的戏曲剧本发表。同时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撰写
在徐凌霄为《大公报》主编《戏剧周刊》之时,该报总编辑张季鸾和总经理胡政之知道他的研究功力不仅在戏剧,而且擅长文史掌故,且颇有造诣,遂邀其为《国闻周报》撰写清末民初掌故。徐凌霄就约其兄徐一士联手撰述。《国闻周报》是天津市《大公报》的附属刊物,是一本集时事、评论、文艺、史料于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发行量约5万份,有较广泛的阅读群体。徐凌霄与其兄徐一士在《国闻周报》上,联合撰写《凌霄一士随笔》,从1929年7月7日至1937年8月9日止,在《国闻周报》上连载8年,累计有近150万言。此作集中理析清道咸朝至民初一百余年的朝野掌故,尤矢志于此期著名人物、科举制度及风俗流变,其笔法则重在排比资料,连类缕析,探微析幽。《凌霄一士随笔》尤以补《清史稿》之不足,在《国闻周报》连载八年,加之准备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是民国年间掌故笔记之压卷之作,恐非过誉之词。
轶事典故
在徐凌霄所主持的《京报》中,有一篇他写的《凌霄汉阁谜话》(1919年),谜话中描述了他在济南市时的猜谜场景。徐凌霄自谦不善射,但对人名、地名、志目、韵目、泊号等谜有专攻。徐凌霄的三兄徐仁铎,字和甫,笔名龢佛。他久居济南,耽心文史,学通识,精于猜制,写就《龢佛说谜》,强调做谜须“底面切合、要改讲、底不得用生僻之出处、不许用不吉语、底贵现成、典故只要现成”等观点。徐仁铎在他的谜话中留下了大量的灯谜作品,同时还介绍了济南谜家徐晋臣、徐仲元、李继璋等的谜作,对研究晚清、民国济南谜史有着很大的帮助。北平射虎社主将陈冕亚也称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民国谜家”。徐凌霄在谜话中也说:“愚兄弟中工此道者,惟龢佛为最,涉猎既多,记忆力亦强,猜谜之径路方法,胸中烂熟,故一涉谜场,则纸条纷纷揭落。”徐家排行老五的徐一士(1890年-1971年),名仁钰,字相甫、湘圃,号骞斋,是我国著名的掌故学家。辛亥革命后,他投身新闻界,任《京津时报》《日知报》《京报》等报编辑,与其兄徐凌霄合著《凌霄一士随笔》连载,并出版《一士类稿》《一士谈荟》等掌故集,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徐家一门三兄弟同有谜好,这在民国谜史上非常罕见,也凸显了江南无锡深厚的文化积淀。
人物评价
徐凌霄1924年12月8日主编《京报·戏剧周刊》,本着“发挥本国原有之剧艺,探集东西洋之新剧”的办刊宗旨,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论,深受戏剧爱好者欢迎。其剧论要求剧本不落臼、求真写实、以及中西方和本土不同剧种互补借鉴。而他提倡的戏剧艺术则是唱腔、演技、剧本、布景、电光、服装、配曲、演员与观众关系构建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深为当时戏剧界推崇,也为现当代戏剧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史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青少年时代
主编
撰写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