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桥
始建于宋代的桥梁
三县桥(又称石头大桥)位于大南门口,桥身高大而雄伟,为三孔石桥,主桥长38米,宽7米,横跨小南河已近百年。全桥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但坚固异常,堪称一奇。传为明国初年包和尚用尽毕生化缘所得修建而成。古桥衔接肥西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故名三县桥。古桥与桥头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景色蔚为壮观。
历史沿革
三河镇地处原合肥市、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因为时间长了这座桥与三河市人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它为石头大桥。从桥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厚青石板都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而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
造桥方法
从桥的侧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桥孔处有一条一条白色的痕迹,那些是糯米汁,在没有水泥沙浆的过去,造桥师傅们是用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一些材料搅拌在一起然后灌入石缝中,才将这一块块的大青石粘在一起。在两边桥墩的上方有个突出的部分,那是龙头。在桥的另一面还有一个龙尾,而这不仅仅是个装饰物,更重要的作用是洪水警戒线,水淹到了龙头,那就提醒大家这水可大了,很危险!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三县桥依然牢固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造桥故事
那么这座桥到底是谁建的呢?这里有一个传奇而感人的故事。当年这里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姓曹人称“曹大渡”,因其为人凶狠、收费苛刻,这个渡口又称为“阎王渡”。有一天,有位和尚来到三河在此摆渡,这位和尚人称苞和尚,但并非姓包而是因为他的脖子后面长了一个疱,而得此名摆渡时因收费,疱和尚和曹大渡发生了争执,疱和尚深有感触决意在此建一座桥,方便两岸百姓于是疱和尚四处化缘、募捐,倾其所有,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终于建成了这座三县桥,在桥竣工前疱和尚不幸因积劳成疾归天了!所以三河市人民也亲切的称这座桥为石头大桥,因为最亲切的名字才能表达人们最真切的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造桥方法
造桥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