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格布拉克组是由张太荣、乔新东等人于1976年命名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这一
地层主要由
碳酸盐岩构成,其中包括
大理石、泥质灰岩、
白云岩等,偶尔会夹杂
砂岩、
粉砂岩及泥岩。此外,奇格布拉克组还含有
叠层石及微古植物等化石。
奇格布拉克组是乌什南山群的最上部的岩石地层单元,以浅灰及灰色块状、纹层状白云岩为主,白云岩中有时可见斜层理或交错层。剖面上部多为厚层块状白云岩,局部有粉砂岩
夹石,近顶部常为晶洞白云岩等;下部多为薄层状或薄—中厚层状藻白云岩,含花纹石(变形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核形石或层纹石白云岩等,夹少量钙质砂岩、粉砂岩及
长石石英砂岩等夹层。本组产有大量叠层石类及微古植物和少量遗迹化石,叠层石类包括柱状叠层石:Cryptozoon f., Jurusania f., Paniscollenia cf. Emergens, P.vaigaris,Conophyton f., Collenia cf. calix, Colonnella f., Linella f., L. Wushiensis, Nuelella f., N. Cf. Figurata, Tungussia f.等;核形石以 Osagia tungchuanensis, O. Minuta , O. Xinjiangensis 及 Radiosus f.等;花纹石(变形石)多为Vermiculites irregularis,尚有层纹石Stratifera f., S.undosa, Gongylina f.等。微古植物经高林志、彭昌文研究计有:Trachysphaeridium cultum, T. Hyalinum, T. Simplex, 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 P. Verrucosa, P. Nucleolata, Monotrematosphaeridium sp., Pseudodiacrodium verticale, Fuchunshania sp., Polyedryxium sp.等。遗迹化石经吴贤涛鉴定属 Chondrites von. Sternbeng(丛藻迹)。该组岩性、厚度均较稳定,分布于新疆
阿克苏市西北,
柯坪县以东、
乌什县以南及东部地区,以乌什县东南奇格布拉克、尤尔美那克、方块山苏盖特布拉克,
肖尔布拉克镇等地较为发育。其厚度一般为141—186m 。本组下部与苏盖特布拉克组为连续过渡关系,通常以底部最低一层
碳酸岩稳定层出现为界;上部和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为假整合。顶部常见晶洞状
白云岩与上覆层之间存在一微弱的侵蚀面。
奇格布拉克组最初由地质部第十三大队三、九中队张振华、王景斌等所划分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岩系(组)”中解体出来。1976年张太荣等重新厘定了该区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以
肖尔布拉克镇岩系白云岩内部的一层含磷层为界一分为二,上部白云岩仍称肖尔布拉克组,属早寒武世。下部含磷层之下的下白云岩,命名为奇格布拉克组。上述划分一度有争议,曾被一部分人误认为上述两个组均由块状
白云岩组成,非岩石地层单位而仅是按年代之划分,经1985、1989年及1991年新疆地层表编表组及高振家、王务严等进一步研究,同意张太荣所划分的奇格布拉克组,将原十三大队划分的肖尔布拉克组三分,自上而下分为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玉而吐斯组(含磷硅质岩)和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前二者时代属早寒武世,后者属晚震旦世,并归属于乌什南山群的最上部。
奇格布拉克组主要分布在新疆
阿克苏市西北,
柯坪县以东、
乌什县以南及东部地区,其中乌什县东南奇格布拉克、尤尔美那克、方块山苏盖特布拉克,
肖尔布拉克镇等地较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