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下静脉是脾静脉的属支。肠系膜下静脉收集同名动脉所分布区域的静脉血,在胰头后面注入脾静脉,有时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肝硬化门静脉形成高压时,肠系膜下静脉回流受阻,脏器郁血、水肿并形成侧副循环。
接受
十二指肠大部、全部回肠、盲肠、
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右侧2/3以及
胰腺、胃的一部分血液。此静脉在右髂窝起始于回盲部及阑尾的静脉小支。在肠系膜内上行于同名动脉的右侧,其属支与
十二指肠淤积症的分支同名,伴行;此外,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下静脉一般也汇入此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从回结肠静脉汇入处至回结肠干汇入处之间的一段静脉干,通常接受属支较少,长约5~7cm,直径约为1~1.5cm;以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进行门静脉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时,常利用此段静脉,故又称此段静脉为“外科干”。
肠系膜静脉血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定义为不伴有任何其他疾病和致病因素的肠系膜静脉血栓。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定义为存在发病诱因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如高凝状态、
肝硬化、脾肿大、癌症、感染、创伤、近期手术及
胰腺炎等均可致病。临床上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除了既往的腹部手术史之外,高凝状态如凝血因子、抗凝血酶亚、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缺乏及V因子Leiden基因突变,恶性肿瘤,腹腔炎症,口服避孕药,血液系统疾患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患及
高半胱氨酸血症等都是继发性MVT的主要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