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院历史可追溯至创办于1911年的
齐鲁大学医学院。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而成。
1970年8月,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为新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办学(济南设留守处)。1976年山东医学院迁回济南,留下楼德分院,1981年独立为泰山医学院。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83年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2019年2月28日,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
医学院
1948年11月,山东省立医学院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宫乃泉兼任院长。1950年12月改名为“山东医学院”。
1952年,
齐鲁大学解体撤销,其
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仍名“山东医学院”,原山东医学院由济南经五路纬九路迁入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高维真任党总支书记,白备伍兼任院长。1952年9月16日,合并后的山东医学院正式对外办公。
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423.909亩,1952年底在校生2057人,教职工899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设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中级2年。
1955年8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卫生专业、
药学专业再次调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教师及247名学生调到了同济医学院;药学系121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调到四川医学院;中级药剂士班49名学生调到东北药学院附属中级药剂学校。1956年,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23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赴新疆医学院工作。经过调整,学校改为单一医学专业学院。设33个教研组。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9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经卫生部同意,1962年2月先后撤销卫生、儿科两个系及生物、化学、物理三个专业,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
1962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逐步延长高等医学院校学制,医疗专业由五年制延生为六年制,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建设受到严重冲击。1970年8月,在“备战备荒”和“学校越办越向下”的影响下,
山东省革委会决定,山东医学院与
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二为一,称为山东医学院,由
济南市迁往
新泰市县
楼德镇(现新泰市楼德镇)办学。1975年基本撤回济南。
1977年
恢复高考,山东医学院恢复招生,同年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这样,山东医学院共有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学制除了
药学专业是四年外,其余都是五年。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
分院
1975年,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并迁回济南原址,成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留约1/3的人力、物力建院。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9年迁往
泰安市,1981年独立,划归
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
卫生学校
1952年,齐鲁大学医院护士学校并入山东医学院,后又更名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学校。1957年8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
附属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此后护士学校与山东省济南护士学校(今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几经合分。
1963年,重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学制三年。校址改在山东医学院校园(今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的西南部,管理体制上,经费由
山东省卫生厅拨付,党务和人事关系归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1972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卫生学校。1981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院卫生学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厅领导。
1985年随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而更名为“
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行政归属山东省卫生厅领导,党务关系由山东医科大学代管。
附属医院
1952年11月29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指示,齐鲁大学医院更名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政上归山东省卫生厅领导,教学方面由山东医学院领导。1957年8月更名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6月随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1985年5月改称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科学研究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56年2月25日,《山东医学院学报》创刊,现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年杨仁中等研制的人工喉成为国内首创,
孙鸿泉、
王天铎等在耳鼻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和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
办学条件
学校校址位于济南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1970年迁往
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后,校址设在原泰安农校,在
济南市设留守处。1971级工农兵大学生在分设于
枣庄市、
曲阜市、新汶、楼德的四个大队上课。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资料来源
历任党委领导
资料来源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wcs.sdfmu.edu.cn.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