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长民
东晋时期的将领
诸葛长民(?-413年),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在东晋义熙五年(409)领晋陵县知府
诸葛长民早年投靠北府兵将领宋武帝,并跟随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平定桓玄之乱后,诸葛长民被封为新淦县公,并都督淮北市诸军事。后来,他又迁任河南省都督。在仕途发展的同时,诸葛长民四处纳财收贿,家中美女财宝无数,营建府第屋宅也不知节制。随着诸葛长民势力的增长,他与刘裕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最终,在刘裕的策划下,诸葛长民被丁旿用杖击杀。他的家族和党羽也受到牵连,被刘裕清除。
人物生平
建义讨桓
诸葛长民有文武才干,但品行不端,无乡曲之誉。桓玄以他参平西将军军事,作自己属僚,但不久就因贪污被检肃,心怀恨意。元兴三年(404年),宋武帝与刘毅、何无忌等密谋讨伐桓玄,诸葛长民时任刘裕的参军,就与刘裕等合谋,计划起兵时由诸葛长民杀死河南省刺史刁逵,占据历阳。不过,诸葛长民到历阳后却因误了日子而起兵失败,被刁逵收捕,并以槛车押送到建康。但行至当利时,桓玄就因败于刘裕而弃守建康,西走江陵,而押送诸葛长民的人就救出了他,并回攻历阳,逼得刁弃城而走,最终刁逵被捕诛杀,而刘裕就以诸葛长民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不久,桓率氐人杨秋进攻历阳,诸葛长民在魏咏之统率下又率众击败杨秋,并在历阳西北的练固斩杀杨秋;另又与刘敬宣于芍陂击败桓歆,令其渡淮河北逃。义熙二年(406年),诸葛长民因其功而封新淦县公,以本官督淮北诸军事,驻镇山阳。
参卫国安
义熙五年(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派兵南侵,诸葛长民派其部下在邳州市击退南燕军,因功进使持节、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青州市刺史,领晋陵县知府,驻镇丹徒。
义熙六年(410年),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而作乱,江州刺史何无忌在与卢循部将徐道覆的作战中战死。江州失陷震惊全国,卢循等更转攻建康,诸葛长民入卫建康。宋武帝刚从南燕率军返回,刘毅于峥嵘洲败于卢循,进一步逼近建康,诸葛长文等人于是劝刘裕迎司马德宗到江北避乱。不过刘裕拒绝到诸葛长民等人的建议,又命诸葛长民和刘毅北屯北陵以保卫石头城。及后卢循撤军,刘裕率兵追击,最终成功平定乱事。事后,诸葛长民转督河南省扬州市之六郡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知府
图逆事败
义熙八年(412年),时为太尉的刘裕西伐刘毅,诸葛长民以监太尉留府事驻守建康,不过诸葛长民骄纵贪侈,多做不法之事,又聚敛珍宝美女、营建府第屋宅,都不知节制,更残暴凶虐,百姓都苦不堪言。刘毅被诛杀后,诸葛长民本已因自己行为不法,怕会因罪责追究到自己,现见刘毅败死,更怕大祸临头,“昔年彭越,今年杀韩信。祸其至矣!”于是打算造反。当时诸葛长民向刘穆之探听口风:“人们说我和太尉(宋武帝)不和,这为什么呀?”刘穆之却说:“刘裕西征,将年老母亲和幼小弟弟都交托给将军,怎会不和呀!”不过其弟诸葛黎民却坚定的劝他造反,更要诸葛长民趁刘裕未返建康就行动。不过诸葛长民犹豫不决,更感慨的叹道:“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一布衣百姓,岂可得乎!”诸葛长民于是写信给冀州刺史刘敬宣,找他一起造反。刘敬宣委婉拒绝,并将此事向刘裕报告。刘裕知道后,更坚定诛杀诸葛长民的决心。
义熙九年(413年),宋武帝班师返回建康,不断命重与他一同回去,于是拖慢了进度,到了约定回去的日子仍未回去,诸葛长民和百官只得多日在新亭守侯刘裕到来。刘裕及后坐小船入建康,静静的回到府邸东府。三月丙寅日,诸葛长民知刘裕回来了,惊讶之余亦到东府见刘裕,刘裕也命壮士丁旿躲起来,然后才接见诸葛长民。二人见面后,笑谈如平日,诸葛长民谈得十分高兴;就在他放下戒心后,丁旿就走出来,用杖击杀诸葛长民,并将尸体送到廷尉。诸葛长民死后,刘裕立刻派人杀长民的兄弟。大弟诸葛黎民“素骁勇,格斗而死”;小弟大司马参军诸葛幼民逃到深山,被人告发抓回斩杀。诸葛氏被诛灭后,人们都感释怀,更恨他们被诛杀得太迟了。
人物评价
张怀瓘书断》卷下云:“长民亦善行草,论者以为(范)之流。”
唐窦《述书赋》卷上云:“长民则全效子敬,便于性分,宏逸生于天机,众妙总而独运。凌所师而小薄,壮若己而不紊。犹豁其流而冰开,殷其响而雷奋。”工书。
轶事典故
诸葛长民举义平桓玄后变得富贵,但每月总有十多晚在睡梦中惊醒,并一直跳跃,好像和人在打斗般。一次毛脩之和他一同过夜,正看见他这样,十分惊吓,于是问诸葛长民,诸葛长民就说他看见一个样子很黑、有毛、脚部不明显和十分健壮的东西,只有他才能制服它。
诸葛长民曾在屋中的柱子和都见过有蛇头出现,于是命人用刀去砍,但砍下去时蛇头就消失了,持刀者走开很蛇头又冒出来。诸葛长民又听到洗衣的玉米棒(捣衣杵)发出声音如有人在对话,他对这些怪事不能解释。他又曾在墙中看见有巨手,他命人去斩它,突然又不见了。而这些事出现后不久,诸葛长民就遇害了。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参考资料
诸葛长民.常州史志.2024-11-09
《诸葛长民》.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11-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建义讨桓
参卫国安
图逆事败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史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