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记录
基层单位用文字对生产经营的记载
原始记录是指基层单位以数字或文字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最初记载。它是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原始反映,也是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基础。
概念
原始记录是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建立岗位责任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原始记录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制定新的生产定额和编制作业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原始记录也是企业计算各种统计指标,核算产品成本,编制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的根据,以及企业班组开展劳动竞赛,进行统计评比的重要依据。因此,完善原始记录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经济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种类和内容
原始记录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涉及产品的生产进度、产量、品种、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 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涵盖职工基本情况、职工变动、考勤及工时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 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包含设备的增减、运转、利用、维修、完好情况和事故等方面的信息。
- 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涉及原材料、燃料的收入、拨出、领用、消耗、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包括技术革新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实现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有财务成本等方面的记录。原始记录的形式多样,大致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用原始记录两类。综合性原始记录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的综合反映,而专用原始记录则是针对特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专门反映。
注意事项
在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确保原始记录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水平。
- 要考虑全局利益,协调各方需求,促进企业统一组织经济核算工作。
- 表格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方便工人参与管理和填写。
- 确保原始记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目录
概述
概念
种类和内容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