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创立于2004年8月,结合文学院传播学系和音乐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两专业之长发展而来。承袭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福建师范大学的百年学脉,传播学院坚持“创业为本、集体为上、制度为绳、团结为重”的“四为”办学理念,建院至今为国内各大传统及新兴媒体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传播人才。
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1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专业(文化与传播),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影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专业硕士:广播电视艺术),4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   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3个研究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台湾传媒与舆情研究所)和1个挂靠机构(福建省传播学会),是一所文理渗透、通专结合的新兴特色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编人员 29名,平均年龄38岁。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11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5名,在读博士生3名。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500多名。
传播学教研室:
毛丹武、谭华孚(院长)、罗彬彬、杨慧琼、谭雪芳、连水兴
新闻学教研室:
丛春华、张梅、董素青、连晨草、黄华、池见星
影视艺术教研室:
张应辉(副院长)、郑宜庸颜纯钧、陈炜、叶勤、吴青青、涂明谦、林隆强、彭艳戎、高志丹
播音与主持教研室:
彭曙光、师杰、林溪漫、彭飙、卢佳音、欧阳丹娜、许一婷
广告学教研室:
叶凤琴、冯浩羽、刘泓、张培枫、林升梁、曾莹、黄果、莫莉
办学成就
在教学上,学院充分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同时强化学生实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已取得丰富的教学成果。首届广电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第七位。据不完全统计,已走上工作岗位的53名首届广电新闻专业学生中有28人荣获过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以上各种专业比赛或社会活动评比的110个奖项,出版著作3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150篇共54万余字。其中张晓敏、余乐同学的纪录片《马幸》获第二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优秀奖(国内仅3名);周耿同学的DV作品《地下生活》在第三届国际学生影视展播出,林潇潇同学的中篇小说《高四学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小说月报》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篇小说奖,林煜同学的FLASH作品《寻找》获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动画短片学术奖;朱珊珊获2003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郭蕾同学获“明日之星”全国总决赛亚军,汪榕同学荣获“新苗杯”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第7名,车玲玲获中国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杯冠军,陈怡静同学荣获省第五届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奖,陆琳勤荣获“闪亮之星”全国大学生歌手赛福州赛区第一名等。
专业设置
广播电视新闻学
身处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为适应当代传媒发展方向,以及市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需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福建师范大学这个百年老校的机体内应运而生,并于2000年9月正式招生。
该专业的前身是福建师大中文系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即开始的影视课程教学和自90年代开始的影视文学与艺术硕士生专业教育。影视传播和影视文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一直是该专业的强项之一。该专业师生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在理论教学和研究中,又注意将宏观的比较研究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拓展了一条教学研究的新路子,师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显著提高,所进行的实验性影视文艺创作,多次在国际、国家和省级影视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奖。2001年,以该专业教师为主干科研队伍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这是福建省直各单位中第一个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这一机构的组建,显示了该专业追踪当代新媒体技术发展动向,以数字媒体文化传播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学术发展思路。同时,该专业教师员工不断拓展广告学、大众文化传播学、人际传播、演讲学等传播学领域的学术研究空间。该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举办了“传播与社会秩序”、“网络文化的新形态”、“文化安全与传播”、“文化研究”等主题的专项研讨活动,并组织撰写出版了“21世纪文化传播书系”,“文化安全与传播文集”等,以扎实的努力促进学术建设。
办学四年,该专业重实践,善总结,勤改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成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学在国内为新兴学科,各地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尚未形成统一的体例,该专业教师深知肩负的重任,也同时意识到实践中的不足和差距,但是本着“务实、负责”的办事原则,按照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适时修改,进行教学革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促进、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优势力量整合,扩大品牌效应,努力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成在省内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型专业。
播音与主持
该专业于2001年9月正式招生,致力于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够适应国家宣传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该专业拥有优良的师资力量,教师均为拥有一线主持经验的资深主持人。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和省级相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郭蕾同学获“明日之星”全国总决赛亚军,汪榕同学荣获“新苗杯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第7名,车玲玲获中国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杯周冠军,陈怡静同学荣获省第五届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陆琳勤荣获“闪亮之星”全国大学生歌手赛福州赛区第一名,孙昊同学获省第十八届大学生演讲大赛第一名等。
该专业与各大媒体保持良好关系,为学生提供诸多实践的舞台,培养目标明确,计划完整,并善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如通过与媒体资深从业人员研讨,对课程设置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
广告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广告策划创意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广告媒体的特征及广告发布的技能,有较好的文案写作能力,能够做好广告客户沟通和品牌服务工作,熟练掌握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和运作过程,具备宽厚的文化知识与现代传播知识技能,具有广告实务运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毕业后能在广告公司、新闻机构、信息咨询行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从事广告策划、设计和制作、广告项目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分析、营销策划、展销推广、公共关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课程结构:广告学概论、美术基础、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原理、中外广告史、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广告心理学、广告图形创意、广告策划、项目策划与执行、广告媒介计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调研广告设计制作、品牌学、广告英语、网络广告、广告社会学、广州4A整合营销传播委员会公司运作等。
广播电视编导
本专业是与当代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密切关联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艺术形象思维为引导,面向国内影视数字化制作人才巨大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交叉型艺术类本科专业(文理兼收)。以影视编导与制作方向为本,并进行多媒体和新媒体制作技术的训练,培养适应影视艺术节目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与现代传播知识技能,具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运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人才所拥有的核心技能——数字化声视频制作的技术与艺术,广泛应用于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网站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在广电节目创意、广电新闻编导、文电文艺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纪录片编导、动漫(特技)制作、网络艺术创作等专业岗位上有广阔的适用空间。毕业后能在电视台、电台、网络视频、广告公司、影视公司、文化传播机构、动漫、动画公司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影视艺术节目策划、制作、运营等工作。课程结构:影视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文艺学、影视精品解读、电视剧创作、影视剧作、影视编导电视艺术节目制作、电视文艺晚会摄制、纪录片创作、脑动画、电视艺术形态研究、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摄影艺术、影视音乐、电视节目策划、解说词写作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办学规模
师资队伍
办学成就
专业设置
广播电视新闻学
播音与主持
广告学
广播电视编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