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乡是安徽省
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乡。素有“十里桃源”的美誉,是宿松的东大门,西接县城,南临龙湖,北靠凿山。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共二万八千人口,国土面积五十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二万四千亩,林场面积一万七千亩。
省道宿复公路贯穿东西,五桃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全面硬化,组组通全面砂石化,交通便捷。
乡镇概况
五里乡位于宿松县城东,已与县城连成一片,是唯一有县内公交车直达的乡镇,乡内各村到达县城均十分方便。全乡国土面积5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1公顷。现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省道宿复公路横贯东西,五桃公路穿境而过,两道串连雷万、雷六两条
水泥路,将全乡各村组连接。距105国道、
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宿松火车站咫尺之遥,交通十分便捷。
五里乡素有“十里桃源”之美誉,前是龙湖,后靠座山。良田千顷,果林万亩。五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五里人坚持正义,崇尚科学,助人为乐,举止文明。社会协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积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着文明的灵光。
清代翰林院
编修,兵部
主事,与
曾国藩交谊甚笃的石广均是该乡万缘墩人。安徽当代著名书法家,老红军
黎光祖诞生于此。太白书台坐落在金龙村,旧为宿松十景之一。太子庙(即梁储宫)建于1622年,有遗址可见。
放眼今日五里,楼宇林立,花木掩映,集镇成街,阔道纵横,民殷乡富,政通人和。小城镇和小康村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显现。
行政区划
现辖五里村、牌楼村、金龙村、六圩村、万元村、黎冲村等6个行政村。
五里村与县城隔河相连,是五里乡政府及政府机关所在地。县城孚玉东路和人民东路正向福地延伸,宿复路以北划归城区管理。全村占地5平方公里,有49个村民组,常住人口8000余人。有工业企业10多家,如五里面条厂、五里塑编公司、鑫宇服饰、天盛建材、鑫鹏飞制衣厂、嘉皇服饰、节能制砖厂、宏业开发公司、五里建材厂、三和建材公司等以服装、建材为主的产业群正在形成。村内交通十分便利,宿复路、五桃公路、五桥公路和雷万公路贯穿全村,组组通砂石路。三相电遍布全村,宽带、电信、自来水、有线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村内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
牌楼村位于五里乡东部,距
宿松县县城仅六公里之遥,省道宿复线和县道五桃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32个自然村民组,人口4800余人,版图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余亩,退耕还林1600余亩。小二型水库座落在牌楼村,钓鱼台水库干渠九许干渠穿村而过,全村共有无公害西瓜、
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600余亩,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境内现有久负盛名的牌楼小学和响堂希望小学。麦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久久红木业、先锋新型砖厂、奇圣养蜂专业合作社、兴农生猪养殖厂、
安庆市蓝天实验学校、五里派出所等企业和单位都落户在牌楼村。
金龙村地处
宿松县县城东南,紧靠白洋河,与浮玉镇联盟村、古塔社区相邻,全村现有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三面临河,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全村现有四十个村民小组,1073户,农业人口4563人,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水田2001亩,旱地1624亩)。山林面积580亩,水面520亩。
六圩村东临龙湖圩,西临二郎河,南临龙湖圩,北临金龙村、面积5.6平方公里,属于低洼平原。全村现居住1148户,农业人口4450人,共4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田3300亩,旱地700亩。雷六公路穿村而过,另有8条主干通道通往各个村民小组,雷六路是
水泥路,其余都是沙石路。
万元村位于
宿松县县城东部,前依龙湖,后靠宿复公路,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鱼米之乡。村以村委会所在地万元墩而命名,2004年由原杨树村、万元村、横港村合并而成,辖43个村民组,居民1373户,总人口5619人。全村为湖边丘陵地区,滩头田肥沃,岭岗易干旱,国土面积1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00多亩,山场3200多亩,多为人工新造松林、经果林。
黎冲村位于宿松县城东,宿复线10-15公里处,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22个自然村庄,736户,3398人,耕地面积2400亩,属丘陵地带。农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的
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收入。
基础设施
五里乡积极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一是全力推进村组道路建设。五里乡黎冲村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面和9.8公里村组通砂石路面,同时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理,逐步完善
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对不同级别道路采取不同的建设和养护方式,确保建成一条,养好一条,保护一条。二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按照“村出资、组配套、户出力”的原则,对10口当家塘进行全面改扩建,对所有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对死水田和小块田进行改造,确保旱涝保收。三是积极争取帮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在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学校教学楼、操场、升旗台、远程教育室以及道路、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改造工作。四是积极争取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在中心村建一个集中式供水点,可解决160户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济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该乡始终坚持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品,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一是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带动农民增收。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京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多万元,建成蘑菇大棚30个。为把蘑菇这一新兴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成立了蘑菇协会,全方位为菇农提供技术及信息服务,使蘑菇
种植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该乡多次邀请县农技中心人员为农民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三是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按照“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目标要求,努力把全乡5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80%以上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全体村民组长培养成为本村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