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鱼,学名:
太平洋黄道蟹 hispid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俗称五脚虎,是
躄鱼科躄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从2.5厘米至38厘米不等。体侧扁,腹部突出。体被细绒毛状小棘。头大。鳃孔小,位于臀状
胸鳍基部下方。背鳍第一鳍棘顶端为一球状穗,形成吻触手;第二鳍棘后方的额上有凹窝。臀鳍鳍条7根。体及各鳍具不规则深色斜纹。暖水性底层鱼类。体长一般在110毫米下。以吻触手顶端的球状穗诱捕小鱼等为食。分布於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
太平洋中部
夏威夷群岛、北至中国,包括
南海、
台湾海峡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
体长为体高1.7~1.8倍,为头长1.6~1.9倍。头长为吻长5.9~6.2倍,为眼径14.5~16.1 倍。体粗短,侧扁,长圆 形,背缘弧形隆起,腹部突出,尾柄宽短。头大,头高和头长几
相等,前端圆钝。额部在背鳍第二鳍棘的后方具一凹陷区,凹陷区皮肤光滑。吻较短,大于眼径。眼很少,眼间隔宽。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鼻瓣,较大,圆形,后鼻孔大,椭圆形,嗅囊发达,具初级嗅板13~14片。口大,口裂几近垂直状。下颌稍突出。上颌后端为皮肤所遮盖,不伸达眼前缘。上下颌牙尖锐,细长,排列呈梳状,犁骨、腭骨具4块牙丛,犁骨牙呈2横列牙丛,腭骨为2纵列牙丛。唇发达。鳃孔小,圆形,位于
胸鳍基部下方。鳃1/2+2+1/2个。第一鳃弓背面无鳃丝,腹面前半部具发达鳃丝。鳃耙退化。肛门位于臀鳍前方。体无鳞,皮肤粗杂,密被细绒毛状小棘。侧线不明显,由腺孔连接而成,一支侧线由吻端经眼上方沿体背缘延伸,在胸鳍后上方下弯,伸达
尾鳍基,另一支在口角下方沿颊部外缘作弧形弯曲,向上与眼后侧线相连。背鳍具3分离鳍棘:第一鳍棘形成吻触手,位于跟前上方的吻背中央,柄细长,顶端为一球状穗,不分支,第二鳍棘紧接第一鳍棘后方,位于眼上方的头顶部,粗强,基部由皮肤所包,棘端较钝,第三鳍棘位于头的后上方,粗强,全为皮膜所包,呈三角形隆突,距第二鳍棘和鳍条部均较远,背鳍鳍条部较高,起点在
胸鳍基部上方,各鳍条以膜相连,仅尖端外露,前部鳍条不分支,后方鳍条分支。臀鳍起点在背鳍后基的下方,鳍条分支。胸鳍位于体侧下方,具一埋于皮下的假臀。腹鳍近喉位,较小,在头腹面常作水平状向两侧伸展。
尾鳍圆形,鳍条上部分支。胸鳍前方沿体侧至头腹面具稀疏的肉质须状小突起。
毛躄鱼头部有一个钓竿状的物质帮助其
捕食。“钓竿”末端有一个肉质突起,酷似虾或
植物病原线虫。当猎物受到迷惑靠近时,毛躄鱼会突然发动袭击吞掉猎物。
毛躄鱼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生活在
热带的
珊瑚礁或者海藻繁茂的海底,栖息的深度可达900米。它体色鲜艳,与周围的珊瑚礁融为一体。它常潜伏于
海滩湾涂浅海地区岩礁及珊瑚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