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颖,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于四川
乐山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轻元素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江颖在2003年获得了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学士学位。他在2006至2007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在
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进行学习。随后,在2008年获得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学位。江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开始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就职。2017年,他获得了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江颖晋升长聘教授,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2019年,他入选了中国“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当选为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20年10月2日,江颖应邀献唱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回声嘹亮”栏目国庆特别节目。2023年,江颖入选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2024年,江颖及其团队发现了
二维冰和
石墨烯之间的结构超润滑行为。
江颖主要从事表面科学和扫描探针显微学的研究,他成功研发了一套新型qPlus扫描探针显微术,刷新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原子级精度揭示了水/冰的复杂形态和新奇效应,在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江颖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德国物理学会年会等100余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江颖曾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科学探索奖(Xplorer Prize 2022)等荣誉或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82年7月,江颖在四川
乐山市出生。2003年9月, 就读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8年7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9月, 江颖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3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江颖为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2010年1月至今(2024年6月)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任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2016年,江颖课题组受邀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的Spotlights专栏上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water at surfaces prob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J. Chem. Phys. 145, 160901 (2016)] 的“展望”(Perspective)文章,介绍最近十年来,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STM)在表/界面水科学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挑战进行展望。2020年10月2日,江颖应邀献唱CCTV-3“回声嘹亮”栏目国庆特别节目。2024年,江颖及其团队发现了
二维冰和
石墨烯之间的结构超润滑行为,该工作以“原子尺度上探测二维水输运的结构超润滑”(Probing structural superlubricity of two-dimensional water transport with atomic resolution)为题,于同年6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科学》(Science)上。这也是该研究团队利用国产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冰表面结构和预融化研究中取得突破后,再一次取得的重要进展。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表面科学,扫描探针显微学。
研究手段
扫描隧道显微术,原子力显微术,超快激光技术,量子传感技术。
研究课题
一:低维水/冰的复杂形态和物性,二:非平衡态下的新物态和效应,三:纳米尺度量子传感和显微成像,四:轻元素体系的核量子效应。
研究成果
江颖的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主要从事表面科学和扫描探针显微学的研究。长期致力于尖端扫描探针显微术的自主研发,以实现电子态,核量子态,振动态,光子态,自旋态等多自由度的极限探测和操控,以及这些技术在单分子和低维材料研究方向的应用。相关显微镜专利技术成功实现转让并完成了国产化样机,核心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望打破中国高端
扫描探针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参考资料
学术论著
江颖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包括:《
科学(Science)》3篇、《
自然(Nature)》7篇、《自然》子刊10余篇,受邀在《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系列、《地表科学报告(Surface Science Reports)》《化学研究报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表面科学进展(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化学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期刊上撰写综述文章 。
代表性论文
参考资料
知识产权
江颖先后申请中国专利10项,其中授权8项、转化2项 。
学术交流
江颖先后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德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化学学会年会、国际真空大会、美国真空学会年会等100余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其中20余次主旨/大会报告)。
社会兼职
江颖的社会兼职有:《Research》《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hemical Physics》《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ies》《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
科技导报》《
科学通报》《
物理学报》《
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结构化学》等期刊杂志编委或顾问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数理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中国物理学会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表面物理中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物理联合会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
人才培养
江颖每年招收直博生2-3名,博士后位置常年开放。截止2024年6月,已毕业12名博士生,出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生10名,博士后2名。其中多人获得了各类奖励/荣誉/称号/教职,包括:
荣誉奖项
科研荣誉
学术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江颖在原子尺度上理解水,冰的结构和动力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科学网评)
江颖在低维水和冰的实验研究方向的开创性贡献,其具体贡献包括:发展了对氢原子敏感的扫描探针显微术,获得了世界首张亚分子级分辨的水分子图像,并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应,发现了水合离子的幻数效应,实验证实了二维冰的存在等。(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评)
江颖教授在利用高分辨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研究水的结构和动力学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自主研发了新型扫描探针显微成像和谱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评)
江颖教授在原子尺度上理解界面水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日本仁科芳雄纪念基金会评)
江颖对发展高分辨扫描探针显微术,在原子尺度上理解低维水/冰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别是核量子效应的影响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英国
牛津仪器评)
参考资料
江颖.hsc.beijing.gov.cn.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