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沙篆》是一部内科著作,由
明朝的
李中梓撰写,
清代的尤乘增辑校。该书于1667年刊行,全书分为十二种内科病证,包括
中风、虚劳、
噎膈等。每一种病证都摘录了历代医书的相关内容,精辟地论述了病机、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并列出处方。该书以论述为主,方法为辅。现存
康熙帝刻本,并收录于《士材三书》中。
《病机沙篆》,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分析病机、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列出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现存康熙刻本,又本书收入《士材三书》中。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
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
内经知要》、《
医宗必读》、《
本草通玄》、《
伤寒括要》、《
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李氏治学,博采众长而不偏执一家。他十分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认为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而于人身之中即是气血。水火宜交不宜分,水火的升降出入,运动不巳,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在水火阴阳的关系中,阴虽根于阳,阳虽根于阴,然阴阳二者,阳于生命活动尤为重要。既然阳于人体如此重要,因此,气血阴阳俱虚者,补气补阳当在其先,提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的论调。李氏重阳气的思想,与
张景岳之说颇为—致。不过,
张姓重阳气主张温补肾命,而李氏强调补气补阳药的运用而已。正因为李氏重视先后二天,因此其临床多从脾肾入手,重视先后二天的调理。其治疗内伤杂病,诸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均为习用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