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青兰
唇形科青兰属植物
沙地青兰(学名:青兰属 psammophilum)是唇形目唇形科青兰属下的一种植物,属于灌木青兰系(Ser.Fruticulosae)和垂花青兰组(Sect.Idiodracon)。其根状茎粗硬,木质,径约10毫米,上部分枝,自分枝顶端生出茎。花药无毛,雄蕊通常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木质,径约10毫米,上部分枝,自分枝顶端生出茎。茎直立或近直立,高6-7厘米,径约1毫米,近圆柱形或极不明显的四棱形,密被倒向的小毛,带紫色,约具10节,节间长约5-6毫米。
叶具极短柄,柄长约0.3毫米,叶片多少肉质,干时带灰绿色,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两端圆或钝,长5-6毫米,宽2.5-3.2毫米,中部叶的边缘具1-3小牙齿或牙齿状小锯齿,下部的叶常全缘,两面密被小毛,叶脉不明显,花序处之叶变小,苞片状,牙齿具长刺(刺长2.5-3毫米)。
叶腋间的缩短枝生有披针状线形的小叶。轮伞花序生于茎上部3-4节上,多少密集成长1-1.5厘米的穗状花序;花具短梗,梗长约0.5毫米;苞片长为萼之1/2-1/3,椭圆形、长圆形或匙形,边缘每侧有1-3具长刺(刺长0.5-1.5毫米)的小齿。
花萼长约7.5毫米,钟状管形,外面密被小毛及腺点,缘被短睫毛,内面无毛,2裂近1/3处,上唇3裂至本身2/3处,齿长1.5-1.8毫米,三角形,先端急尖,干时紫色,中齿较侧齿稍宽,下唇2裂至本身基部,齿长约2.2毫米,披针状三角形,先端急尖,筒长约5毫米。花冠蓝紫色,长13-15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细,径约1毫米,稍在萼口部之外突变宽,宽达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约3毫米,宽椭圆形,先端2浅裂,下唇长约3毫米,中裂片宽约6毫米,中间2浅裂,侧裂片极小。雄蕊稍伸出,无毛。花期6月。
草本,多年生,具木质根茎,稀一年生。茎常多数自根茎生出,直立,稀铺地,常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稀生多数分枝,四棱形。无基出叶,茎生叶多对,延长,全缘或具少数浅齿。轮伞花序疏离,苞片叶状或上部的稍小。萼不明显的二唇形,5齿近相等,或上唇中齿增宽。叶对生,基出叶具长柄,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常心状卵形或长圆形,或为披针形,边缘具圆齿或锯齿,或全缘,通常不分裂或羽状稀近于掌状深裂。
轮伞花序密集成头状或穗状或稀疏排列;花通常蓝紫色,稀白色;苞片常倒卵形,常具锐齿或刺,稀全缘。花萼管形或钟状管形,直或稍弯,具15脉,5齿,每两齿之间由于边脉连接处的突出、褶皱和加厚而形成瘤状的胼体,齿的排列有时为不明显二唇形,上唇3裂至本身中部以下或近基部,此时萼的5齿常近于同形等大,但上唇中齿有时则趋子较大,往往较侧齿宽2倍以上,有时为显明的二唇形,上唇3浅裂至不超过本身1/3处,齿小,近等大,三角形,下唇2深裂,齿披针形。冠筒下部细,在喉部变宽,冠檐呈二唇形,上唇直或稍弯,先端2裂或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常有斑点。
雄蕊4,后对较前对为长,通常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药无毛,稀被毛,2室,近于180°叉状分开。花柱细长,先端相等的2裂。
子房4裂。小坚果倒卵圆形,干燥,有干而薄的外果皮,具小的基部合生面,果时无胚乳,无毛或被毛。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
产地分布
沙地青兰产于中国宁夏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宁夏贺兰山。在中国约有32种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国西南地区
生长环境
沙地青兰生长于沙漠环境中,适应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长条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植物通,沙地青兰.www.zhiwutong.com.2011-02-2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分布
生长环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