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约(1472年-1530年),字原博,号毖斋,明代政治人物,浙江
杭州府海宁县人。他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成为
进士,曾任南刑部郎等职,参与了多项重要军事行动并取得显著成就。他的治理风格关注民生,善于辨识冤案,处理复杂案件。查约的诗歌作品也被刻在
清源山上。
查约在明弘治八年(1495年)通过
浙江省乡试,获得第四十名的成绩。随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会试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一名,最终在三甲中位列第一百一十九名,成功考取进士。他最初担任南京府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期间参加了镇压瑶族农民起义的活动。在巡视海道的过程中,查约提出了十二项重要的策略。当时,
屯门区地区成为了外国船只聚集的地方,
佛郎机(
葡萄牙、
西班牙)人假借进贡之名进行抢劫。查约组织沿海居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雇佣士兵进入佛郎机船上,收集
发射药用于反击。他还模仿古代的方法建造了
唇足纲战船,成功击败了佛郎机人的入侵。这些成就使得查约先后晋升为
浙江省布政使、
都御史、南赣提督、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在嘉靖年间,他曾两次被授予
太子太保的头衔,并一度兼任吏部尚书。然而,由于他性格多变,有时直言不讳,有时则暗藏危险,排挤不同意见者,后来遭到弹劾,以生病为由辞职。去世后,他被追封为少保,谥号“荣和”。
查约的家族背景包括
曾祖父查宗浩、祖父查实以及父亲查益。他的母亲分别是曹氏、王氏和孙氏。查约的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家庭氛围良好。
查约创作的诗歌作品《谒南溪书院》表达了他对
朱熹的高度敬仰。此外,查约还有一首名为《我爱清源洞》的诗作,其中描绘了
清源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