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铭
清朝时期官员
王鼎铭(1772-1832),字新之,号彝轩,清县郭里集(今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人,贡生出身,熟读经书、兵家秘,善于工商经营,乐善好施。1810年捐纳入内阁为中书科中书,1811年任山东峄县武状元会考考官,1812年提拔为主考官。1829年(爱新觉罗·旻宁九年)秋任湖南新田县知县。
生平事迹
王鼎铭为官期间一共变卖了三次田产。第一次卖地,是王鼎铭任中书科中书的时候。朝廷让他到河南省安徽省一带巡库。完成任务后,王鼎铭赴京复命。陈官俊问他这次巡库怎么样?他说:“别提了,我卖了一百多亩地。”陈官俊说巡库是个肥差,你怎么还能卖地呢?王鼎铭说;“上头给的钱根本不够用,那么多随员的吃住开销,不卖地怎么解决?咱又不能给地方增加负担。”
王鼎铭第二次卖地是在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他到新田县任知县的时候,新田大旱,灾情十分严重,老百姓逃荒要饭,流离失所。为此,他派人回家,变卖了自己的南洛北洛田产。之后,王鼎铭在新田沿途搭建粥棚,并在全县农村广建塘坝。在新田,至今还有很多以塘命名的村庄,可见当年修建的塘坝之多。
王鼎铭第三次卖地是在爱新觉罗·旻宁十年(公元1830年)。为了彻底解决新田的贫穷落后问题,解决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等问题,王鼎铭决心创办童子军和众善堂。为解决这部分经费,王鼎铭除了在本县筹集资金外,又派人到家乡卖掉了兰城店的土地。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一个封建官吏,不贪已是难能可贵,再把自己的家产卖掉,为老百姓办事,恐怕古今少有。
王鼎铭在新田
道光九年(1829年)秋天,皇帝谕旨,授为湖南新田县知县。王鼎铭携两名随从至湖南桂阳,当下便决定不穿官服,不抬轿,不吆喝,平民布衣,步行前去新田上任。微服入城,宿城隍庙,设誓神坛,誓为一方好官。入署,于大堂旁设帷幄自处,门吏非召不得入,民有诉讼可直呼而进。断案秉公,有传讯者,限时日令其自至。一切出于已手,以杜差役枉私。办公倦怠,则伏案小憩,虽盛夏严冬亦不辍。外出办事,带一仆一役,自备饭食,不以扰民。勤于治事,严于自律,“清白端谨,载米而资宦囊,破金以周众瘠,饬躬既廉,自奉尤薄”,“尤留心学校,加惠士林”,“县试取录公而明”,学风大振。为治理新田,王鼎铭亲书“天理、国法、人情”六字,镌石而立于村墟。朔望读法,民得自正。十年夏,新田县旱饥,萨镇冰下乡视察灾情,操劳于村墟,奔波于田间,或率民掘井自救,或呈请调粮抚恤,甚或为安民情而自械祈雨有应。且至一再变卖田产以赈济,“坐是田产多耗”。为官三载,致使新田“阳回大地,万户皆春,修农政则家余菽粟,课女红则遍地桑麻”。百姓感佩,人们将其政绩编为歌谣传唱,且将刻板印行,鼎铭力阻道:“君等曷将邑中利弊,确指直陈,使我不至失误。如若所云,则声闻过情,余滋愧矣!”。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二月初,鼎铭应召赴省城,获命升任山西潞安知州。适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民赵金龙起兵反清,将至新田县萨镇冰慨然自当,欲待事件平息后再行履新。遂返回任所,“冒雪步入岗,遍历瑶棚,谆谆譬谕”。复召瑶长,置酒劝谕,以安其心,又领乡勇百余守十字墟。时瑶民军势盛,鼎铭返城,遣散幕客,“亟喻士民逃,而朝服端坐以待,大书于几曰:尔果与我新田为仇,当杀我,勿伤我百姓。”瑶军驻城郊十五里之查林铺,鼎铭复为前驱,聚各路乡勇至距查林一里之窝塘,相持至暮,战死百余人。又于牛冈遇伏,鼎铭中炮落马,身首异处而死。死后,入祀昭忠祠,授云骑尉世职。其惠民事迹在新田县,山东峄县(今属枣庄市)等地传颂。
王鼎铭之死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公元 1832 年)二月,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首领赵金龙率众起义。当时朝廷正准备选任王鼎铭为陕西潞安府知府,抚台将他招到省城长沙市去商谈任职一事。闻听赵金龙率瑶民起义,王鼎铭顾不上与抚台细谈,连忙回到新田县。
为防止新田县瑶民盲目跟从,王鼎铭不顾旅途劳累,游走于山间瑶寨,劝说瑶民,使当地民心安定下来。还有个说法是,为了加快办事效率,王鼎铭找了六个和他面貌相仿的人同时出动,游说民众。但没过多久,赵金龙的人马就逼近了城防较差的新田县城。王鼎铭让城内百姓到城外躲避,而自己却穿好官服,端坐于大堂之上,静候起义军的到来,并在书案上大书:“尔果与我新田为仇,当杀我,勿伤我百姓。”王鼎铭还指着准备好的绳索对手下说:“城亡,吾舍此无别策矣!”
王鼎铭誓死如归的举动感动了当地百姓,大家纷纷报名参战。第二天,王鼎铭就集结了一万多人的队伍。众人兵分四路,合击驻扎在距县城不远的查林铺的赵金龙部。战斗中,王鼎铭身先士卒,骑马冲在队伍的前列。当行进到距查林铺几里远的牯牛岗时,王鼎铭察觉四周没有动静,料有伏兵,赶忙止住兵马。果然,伏兵四起,赵金龙的部队将王鼎铭带领的乡勇官兵围困。赵金龙部平日训练有素,并久经沙场,而王鼎铭的乡勇官兵大部分都是新招募来的,多不习战,匆忙对阵,立即溃不成军。
王鼎铭看到乡勇官兵死伤众多,亲自持刀上阵,不料被起义军的炮火击中,受伤落马。王鼎铭被擒获。他们挖去了他的双眼,又割下他的首级,扬长而去。
赵金龙的部队攻下新田县县城后不久就撤走了,百姓们慌忙寻找遇害的王鼎铭,在窝塘找到了他的首级,在牯牛岗寻到了他的尸体,抬回城隍庙焚香哭拜,以礼成殓。之后,王鼎铭的亲属赶往新田县处理丧事。后历时 93天,家人将王鼎铭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在了市中区西王庄镇赵庄村北。
王鼎铭去世后,爱新觉罗·旻宁连下四道圣旨褒奖他、他的妻子,以及他早已仙逝的父母。道光皇帝称赞他“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
数年后,新田县人民自发为他修建王公祠堂。直到 1937年,新田县人还在王公祠里对他进行隆重的公祭。 1986年,新田县编修县志,虽然新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该县却把百年多前的一个山东人王鼎铭列为人物志第一人。
相关史料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中义三》记载:“王鼎铭,字新之,山东峄县人。由贡官中书,除湖南新田知县。爱新觉罗·旻宁九年莅任……十二年正月,江华瑶匪赵金龙乱作……越日,桂阳县之临泰、大富等乡复集二万人,萨镇冰身先策马出城南,誓大创之。……鼎铭殿后时,……鞭马使疾驰。回身舞刀捍贼,……鼎铭四顾恸曰:“奈何杀我百姓?”中炮落马,剜两目,身首异地。邑人得而攒之,越九十二日始改敛,面如生。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首领聚集瑶民起事叛乱,王鼎铭闻讯,急从省城赶回新田县。新田的瑶民民已被煽动,情势紧张。二月二十日,赵金陇率叛军浩浩荡荡杀入新田县境内,外围村寨烟火连天,人心恐慌。城中诸多百姓争恐逃窜。王鼎铭忧心如焚,立刻决定自己前去会晤叛军头领赵金陇,为阻止屠杀老百姓。途径离查林铺约两公里的牤牛岗时,被擒斩首。
2011年3月,中国社科院、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将原载于《清史稿》的王鼎铭正式编入正史·循吏篇,填补了400年来枣庄市无人入籍中国正史的空白。(山东省文化厅)
后人凭吊
1、诗人、辞赋家韩邦亭《吊王鼎铭墓》诗曰:
勤政新田去不回,德传后裔见英徽。
忠魂已共长风远,治世还读六字碑。
2、有感王公词五首
王公墓(梦红楼)
几多曲折几多情,初衷无意苦留铭,
小可顿怜生。冷处偏佳,
瑶寨怒号惊灵。孤立马背梦难成,
平听号角声,一捋飘须金犹在,
挟卧良心终。
卖田(虞姬
桑麻姿摆田不薄,片片卖两洛。
官家卖田为近官?不道辖民死疾尽为旱。
兰城望秋急卖场,主仆泪两行。
为伊化作读书声,长向衙内朝鼓伴暮钟。
六字碑(采桑子)
天理国法人情碑,闹市作证。
众手扶明,印入新田伴东风。
谁恰千里峰翁瘦,也为操行。
不及心称,奈何落红换民生。
上任(如梦令)
正是徒步新田县,落花红冷三年,
花甲一岁含,瑶事烟波留恋。
谁怜?谁怜?从此马革壮还。
忆王公(忆江南)
瞻公绩,源于少年时。
灯伴剑舞两相知,暗宦何掩太平世。
抱道终不弃。
一腔血,花甲未曾迟。天上人间民为善,
子儒经道尽老吏。心满夕不凄。
(作者:杨茂启 系一代廉吏王鼎铭研究会会员)
参考资料
王鼎铭.博雅文化旅游网.2020-10-31
目录
概述
生平事迹
王鼎铭在新田
王鼎铭之死
相关史料
后人凭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