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唇卷瓣兰(学名:Bulbophyllum delitescens Hance)是
兰科石豆兰属下的一种植物。其
根状茎粗壮,匍匐生根,粗约4毫米,常分枝,节间被膜质鞘或鞘腐烂后残留的纤维。
假鳞茎卵形或近圆柱形,顶生1枚叶,干后灰黑色。叶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倒卵状长圆形。花葶从生有假鳞茎的根状茎节上发出,直立,
伞形花序常具2-4朵花;花茄紫色;花瓣镰状
披针形,长5-7毫米,中部宽1.5-2毫米,先端截形而凹缺,凹口中央具1个短芒,具3条脉,边缘全缘;唇瓣肉质,舌状,向外下弯。花期4-11月。生于海拔约1000米的山谷溪边岩石上和林中树干上。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
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
园艺价值。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Bot. 14: 44. 1876]
根状茎粗壮,匍匐生根,粗约4毫米,常分枝,节间被膜质鞘或鞘腐烂后残留的纤维,在每间隔3—11厘米处生1个
假鳞茎。假鳞茎卵形或近圆柱形,长1.7—3.5厘米,中部粗5—10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具许多鞘腐烂后残存的硬直纤维,干后灰黑色。叶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倒卵状长圆形,长16—25厘米,中部宽3.5—6厘 米,先端钝或短急尖,基部楔形,具长2—3厘米的柄。花葶从生有假鳞茎的根状茎节 上发出,直立,常不高出叶外,长10--22厘米;
伞形花序常具2—4朵花;花序柄粗约 1.5毫米,疏生3枚鞘;鞘筒状,紧抱于花序柄,长约1厘米;花苞片
披针形,长4—6 毫米,先端芒尖;
花梗和子房长约1毫米;花茄紫色;中萼片卵形,凹下呈舟状,长约 1厘米,中部宽3毫米,先端截形并且凹缺,在凹处中央具1条长约7毫米的芒,边缘全缘;侧萼片狭披针形,长达6厘米,宽约2毫米,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基部上方扭 转而两侧萼片的上下侧边缘彼此粘合,先端长渐尖;花瓣镰状披针形,长5—7毫米,中部宽1.5—2毫米,先端截形而凹缺,凹口中央具1个短芒,具3条脉,边缘全缘;唇瓣肉质,舌状,向外下弯,长约5毫米,先端钝,基部具凹槽并且与蕊柱足末端连 接,无毛;蕊柱长3毫米,基部由于蕊柱翅向前伸展而粗达3.5毫米;蕊柱足长5毫 米,其分离部分长3毫米;蕊柱齿伸延成臂状,长3毫米,中部缢缩,近先端处宽约 0.8毫米,先端凹缺为2个尖齿乙 花期4—11月。
产自
福建省南部(
同安区、龙梅、
诏安县)、
海南省(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
三亚市、
乐东黎族自治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
临高县)、
广东省东部(
海丰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云南省东南部和南部(
麻栗坡县、
勐腊县)、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墨脱县)。分布于印度东北部、
越南。模式标本采自香港。生于海拔约1000米的山谷溪边岩石上和林中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