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国家重点大学二级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全国著名的会计系院之一,也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学院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学院现拥有一个条件较先进的现代会计与财务实验室,拥有48台学生用机,1台教师用机,2台服务器以及投影仪、打印机等其他实验室教学必需的设备。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还拥有研究用的电脑20台,网络终端20个,研究室12间,讨论室1间。
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也是我国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全国财经院校中,我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
上海财经大学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国家级基地;并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4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国家学科目录内批准的学位授权点24个,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36个本科专业。
学院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前身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997年10月会计系更名为会计学院,在国内会计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会计学博士点,1987年被财政部、中国财贸工会委员会评为“全国财税系统先进集体”,1988年被国家教委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1992年被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财政先进单位”,1995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先进财会工作集体”,1995年被授予“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1997年被评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0年申报的“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秘书处常设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52名,其中博导12名,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40人。学院目前设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截止2010年6月,共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308名,硕士生202名,博士生32名。
通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机制改革,致力开展海外合作,1993年以来,学院相继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澳洲会计师公会(CPAAustralia),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协会(NIA)建立了合作关系,1996年与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建立了“中国会计教育与研究中心”,进行相互间的资料交换、人员互动和合作研究,2006年11月取得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最高培训机构资格。2007年10月获得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公会(ACCA)授予的国内首个最高级别培训证书——白金级。
2002年进行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硕博连读生培养制度:在培养研究型学生的同时,本学科还积极拓展专业性培训市场,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养体制,其中之一是开设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开拓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科已经成为各类高层次会计与财务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通过科学研究,设立良好的研究平台,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陈信元教授200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并被上海市教委评为杰出曙光人才,上海市首届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01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6年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接国家级课题16项目,58项省部级项目,横向课题61项。在《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在其他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38篇,完成著作64部,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尤其是在TheAccountingReview、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上发表的论文,实现了国内学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一项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特优,这是工商管理领域自1992年至今唯一获得特优的项目。十五项成果分别获得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和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省部级奖。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进行的教学改革都分别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会计学院一直致力追踪国际上会计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抓住国内外会计师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提倡“敢为人先”精神,“踏实肯干、追求卓越”作风,“尊重成果、珍惜人才”风尚,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研究,推动教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使该学科在教学科研上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史沿革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东迁上海市,成立上海商科大学。从1927年7月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商学院,到1928年5月更名为台湾中央大学商学院期间,时任院长的程振基先生就是专门教授簿记、会计学等课程。在上海商科大学的基础上,1932年8月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而会计系就是其下设置的五个系科之一。曾于1946年6月至1949年4月期间,任国立上海商学院院长的朱国璋教授也是一位会计学家。朱国璋主院期间,提出了“严格训练,树立制度,开诚布公,师生合作”的办学四项原则和“理论实务两相兼顾”的教学方针,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时上海商学院的独立发展,而且对今天上海财经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当时在国立上海商学院任教的我国现代会计创始人之一的安绍芸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娄尔行杨纪琬等在内的我国会计界精英,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司长,主持设计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1950年8月,上海商学院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20世纪50年代初期,上海法学院光华大学中的会计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的财务管理系先后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华东地区10余所大学的会计学科都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的财务会计系。1954年起改称会计系,下设会计学专业、工业会计专门化方向。1955年至1957年期间增加了贸易会计专门化方向。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遂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财经类高等学校,云集了李鸿寿、龚清浩、许本怡、娄尔行等会计学科著名教授。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1978年复校后,每年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89年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开设国际会计专业,2002年,将其纳入学校中外合作本科招生计划(现美国会计班)。1989年,上海财经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批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高校,现每届招收二个班。1994年起,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及英国牛津布鲁克斯(牛津市Brookes)大学等机构合作,开设国际会计专业ACCA方向本科班。1994年,为加快注册会计师专门人才的培养,国家财政部在全国2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该院是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从2001年开始,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与学院共同培养国际会计中外合作CGA方向本科生。
1981年,会计学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会计学博士点;1985年2月,上海财经大学创办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基地;1988年会计学科被原国家教委遴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7年10月经财政部批准在原会计系基础上设立会计学院;2000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被遴选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两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2年会计学科再次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实验室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不仅开放时间长,而且创造了完备的课程实验条件、便捷的使用计算机和使用校园网的条件。实验室提供的每台机器都可以方便快速的登陆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便于学生查找所需信息资料,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实验室能够充分有效地为课程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服务,学院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专门用于实验室及实验课程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安装了用友网络ERP系统、SPABusinessOne/Accapc等功能更为完善的国内外知名管理软件、以及审计之星等审计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根据任课教师设计的模拟情景和数据完成课程实验练习、实验和考试。
学院已在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分析等课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通过实践课程提高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有效利用,学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实验室师资。
人才培养
截止2007年4月,会计学院在校本科生1286人,硕士研究生265人,博士研究生53人。学院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办学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设有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大专业门类。会计学专业下设注册会计师和国际会计两个专业方向。会计和财务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实务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博士点下设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和审计学和公司财务等几个方向。该院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联合办学和硕士生的培养。2002年与美国佩斯大学(PaceUniversity)一起开设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会计学硕士项目;2003年与迪肯大学(DeakinUniversity)的合作是中国首个让学员同时获取硕士学位及专业资格的研究生项目。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为我国首批会计学硕士(MPAcc)教学单位。由于在研究生教学和培养上的成功,带动了本科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学位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截止2006年12月底,学院已经形成一支由57名教师、22名兼职硕士导师、4名兼职博士导师、8名海外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在57名教师中,教授12名,副教授22名,讲师22名,助教1名;具有博士学位32名(其中含海外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16名,具有本科学士9名;年龄在36岁以下的有21名,36-45岁19名,46-55岁14名,55岁以上3名。
(一)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促管理
吸引人才,要有良好的机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学院运行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学院行政工作的主线。学院制定了《会计学院教师考核办法》、《会计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会计学院教学管理条例》、《会计学院财务管理制度》、《教师招聘制度与办法》、《会计学院教学科研人员聘任制度》、《会计学院外事工作管理制度》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学院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了教师考核标准,尤其对本科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课时补贴和岗位补贴都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2005年学院向海外发出招聘广告,学院专门制定了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教师的考核办法。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
(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学院积极发挥青年教师作用,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多年来,学院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开展的合作教学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原有ACCA、CGA等合作项目基础上,先后增加了与迪肯大学(DeakinUniversity)和与美国佩斯大学(PaceUniversity)的MPA项目,为此采用项目管理办法,安排青年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参与合作项目的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锻炼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
学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和措施来落实师资培训:
1、每年均安排多名教师前往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高校进行访问进修;
2、利用与加拿大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地的合作项目,聘请外籍教师来学院讲课,组织教师旁听进修,并安排教师相互交流,2004年以来,共有六十三人次去境外合作研究、做访问学者、学术交流、合作交流、进修等;
3、一些教师参与了校外进修、中注协组织的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
4、经常举办学术报告会;
5、学院积极主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
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课程。
因此,国际化办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扩大了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