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宪,1954年10月12日出生,广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1月28日因脑部肿瘤去世,年仅57岁。这位为中大哲学系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师,曾因掌握多国语言而有“八国联军”之戏称。
张宪,副教授,哲学系副主任,1954年10月生于广州市。曾在欧洲、澳洲和北美洲数所大学、研究所、档案馆、修院和教会访学。精通德、英、法等多国语言,有多种论作、译作与导读作品出版。现分别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比较宗教研究所、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据张宪教授的老师冯达文介绍,张宪初中时候刚好赶上了文革,进过工厂做工。但是与此同时仍然坚持读书,并于1978年考上中大哲学系,并在本科毕业后师从名师罗克汀,研究西方哲学现象学等方面。
后期不满于现状,留学瑞士继续从事现象学研究。独自留学在外9年时间里,张宪教授秉着慎独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独立从事学问研究,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语等多国语言,获得了“八国联军”的戏称。
1999年底回国后,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主要负责基督教研究方面,并担任了哲学系的副系主任。在担任博导后,仍坚持每天看书做笔记,听外语,坚持不懈的研究哲学问题。他回国后的这几十年里是中大哲学系思想最成熟的时候,他对中大学科建设可算是功不可没的。
主讲课程
曾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中世纪精神、宗教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基督教伦理学、中世纪哲学研究、宗教伦理学、现代基督教思想研究、宗教学经典文本研究等。
主要贡献
长期工作在高等教育第一线,一生从事西方哲学与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为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启示的理性——欧洲哲学与基督宗教思想》、《信仰。运思。悟道》(合编)、《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译著)、《自由、平等、必死性——海德格尔以后的哲学》(合译)。
师生印象
学生印象:他能记得每个人的名字
而在张宪的学生心目中,老师幽默健谈、和蔼慈祥,总是神采飞扬,而且心细如发,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每天游泳,冬天打乒乓球。”中大哲学系在读博士小齐说。
如今武汉市工作的中大哲学系2009届毕业生小黄则表示:“还记得他在宗教哲学课上逐词逐句地带我们读文本,连词组都不放过……他对我们的责备与赞扬。他甚至记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还有他常常一个人在学一饭堂的二楼吃饭,也常背着书包从游泳池边上的小路走出来。他还在希伯来语的课堂上打瞌睡……知道他去世,我昨晚哭惨了,现在还是好想哭……”
他是学术圈的好人傻人
张宪教授的一个学生说道,张宪教授的外文知识是很深厚的,他常常不计较科研成果去帮别人校对外文书籍,甚至帮人全篇翻译一次,付出精力很多。学生提出改校对为合译,张宪教授则每次都拒绝了,认为没这个必要。其不计较于学术上的名利可见一斑,学生说老师就是一个学术圈的“好人”,甚至可以说是“傻人”。
爱哲学将儿子取名“哲”
张宪教授的学生们说,老师不是一个完人,也会跟你急,也会发脾气,但这样的他更显得可爱。那些只是他心灵的外层,他的内心是纯净的,没有污染,他是凭着本心本性在做人,是真的用心在教学生,不论你是个博士生、研究生,抑或是个本科生,他都一视同仁地努力传授知识。这个将儿子的名字都取名为哲的爱哲之人,却不能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哲学研究,不少学生认为,这对他而言是个遗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主要贡献
师生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