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研究》是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物创刊于1982年,截至2017年5月,学术委员会有国外委员6人、委员31人,编辑委员会有编委12人。据2019年5月13日
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宗教学研究》共出版文献3950篇,总下载1053121次,总被引13150次,2018年复合
影响因子为0.263,综合影响因子为0.163。据2019年5月13日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该刊共载文2837篇,基金论文量为897篇,被引量为4084次,下载量为40282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17。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1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5656名,在宗教类刊(10种)中排第2名。
《宗教学研究》杂志,是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宗所主办的《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之后我国第二家公开出版的宗教学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刊物。它创建于1982年8月,在当时它属于内部刊物,由
四川大学主管文科副校长许琦之签发同意创办的,为不定期刊物,编者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室,由
卿希泰教授主持,办报行家古存云先生具体承办。1984年2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室改称为研究所后,从1984年4月出版的第5期开始,编者改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室。因原来为不定期、连续编号的内部刊物,根据读者来信意见,从这一期起去掉年号。至1985年上半年,共出内部刊物6期。同年,经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四川省期刊登记证317号,为半年刊,组建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四川省
新华书店总店发行。从1988年起改为季刊,并设主编
卿希泰、副主编石衍丰,除仍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外,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也可直接发行。从1995年第3期开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主编卿希泰、副主编李刚,常务副主编
潘显一(从潘显一任社科处处长后,常务副主编改为
唐大潮)。1996年起,《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封面重新设计,完全按季刊出版发行,不再有合刊现象。迄至目前仍为全国高等学校系统
公开发行的
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并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系统核心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在办刊历史方面,1982年创刊时为年刊,1983年改为季刊,1984年再次改为年刊,1994年最终确定为季刊。2013年,该刊获中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12月,该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
学术期刊。
2018年5月21日,由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所、《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构建
中原地区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栏专题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与会学者代表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
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宗教学研究》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宗教学类核心期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
1、 该刊欢迎国内外同好投稿。来稿须交寄打印件(仅通过网上传送,恕不受理),稿件字数以6000-1万字为佳。来稿须在文首作200字内的“提要”,提供“主题词”3至5个。请留意本刊稿件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改后重投。
2、 为保证学术公平,该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来稿务请将作者的姓名、职务、通讯地址等个人情况隐去,行文也应避免透露作者的身份。作者真实姓名、个人简介、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电话、电邮),请另文载明。
4、 地址:
成都市九眼桥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部收(邮编610064)。请勿寄私人转交,以免遗失或延误。
5、 若有需要,可注明科研基金项目名称、来源和编号。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
吐蕃僧诤在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06CZJ004)。被引文献的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三人或以下,照实着录;超过三人,则在第三个责任者后加“等”字;国外作者,姓在前,空格后再用缩写字母注名,名的缩写字母后不加缩写点。无责任者时,可注“
佚名”或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