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现代化是在不断扬弃(包括克服、吸收与更新)社会与人的传统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社会与人的现代性,使社会功能结构完成全面转换。它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仅在内部会遇到重重障碍,而且在外部由于现代化所激发的国际竞争,使后发展国家未必能得到先行现代化国家的全力支持,甚至还会遭遇这些发达国家的干预、遏制和围困。如果后发展国家的主导力量缺乏科学而坚强的驾驭能力,现代化还会引发本国社会关系的全面失衡和社会流程的大紊乱。如果他们又不善于恰当地处置遇到的问题,因应时世态势的变化采取正确的对策,那就难免要陷入一种“现代化综合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多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但陷入这种“综合症”的民族与国家不在少数,一般多表现为经济混乱,政局不稳,内乱频仍,民族冲突与宗教纷争尖锐化,直至发生内战与外战。这种“综合症”在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尽相同,严重的会招致现代化中断,出现社会倒退,以至在一个时期中复归旧传统。环顾当代世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些国家现正在这种“综合症”的困扰中苦苦挣扎。
在社会与人的现代性成长中,存留于社会与人的传统性(就总体而言)是必须克服和丢弃的,否则,现代化不会成功。但是,这是一个有分析、有鉴别、有选择的,仰赖于科学理性与民主精神,进行创造性扬弃的过程。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大多经历过产业革命、经济变革、政治革命、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等一系列社会革新运动,大体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作过选择和改铸,通过自我批判与自我解构克服了其中成为现代化羁绊的因素,使传统文化中对形成现代文明无害、有益乃至优秀的成果,被吸收保留下来,成为现代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运动的深入,经常会出现反传统主义和
文化保守主义两种思潮的对立。这种对立虽然在内生型现代化运动中曾有过,但主要出现在外部91入型现代化国家的
意识形态中。因为这些国家(如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从总体上说,非但不能内部生成现代化,相反却自发拒斥这一历史潮流。必须依靠引进世界现代化的积极成果来推动本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样就特别容易把传统文化看成是现代化的障碍、包袱,必欲全面、彻底抛之而后快!对本国传统文化持
虚无主义态度,如全盘西化论者所做的那样。他们的迷误在于,既不理解内部发生型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和恰当地处理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分不开;更不能理解外部引入型现代化运动能不能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往往是这些国家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现代化似乎是一种舶来品,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似乎强加给他们的、曾使他们蒙受过某种屈辱的东西。因而不甘心将自己神圣的、习以为常的传统文化置于解构与价值重组的地位。一种朴素的、古典式的民族主义情绪召唤他们牢牢维护自己固有的、曾使他们感到自豪的文化传统。这种
文化保守主义同民族文化
虚无主义往往是一对孪生姊妹。前者往往表现为不许触动、更不许改造传统文化,后者则表现为全面抛弃民族固有的文化。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运动,在
中东、印支乃至东欧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的历史性曲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