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墨头鱼(学名:Garra yiliangensis),又俗称棍子鱼,是
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墨头鱼属的一种。
体延长,略呈圆筒形,厦鳍基部前腹面较平坦,尾柄细长,略侧扁。头部宽阔、扁平而略呈方形。吻圆钝,其背面不下陷亦不形成吻突。前端具角质珠星,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2倍。眼小,侧位,在头的后半部靠近背轮廓线;眼间宽而平坦。为眼径的2.1-2.7(2.4)倍。口大,下位,吻皮盖于上颌之外,且向腹面扩展,其边缘分裂成流苏状。下唇发展成一椭圆形大吸盘,其最大宽度略小于头部腹面宽,中央为一肉质垫。周缘薄,前窄后宽,上面具细小乳突,肉质垫和前部周缘薄片间以一深沟为界,其后部无明显界线。无须。鳃孔伸至头部腹面,在眼后缘垂直线下方与峡部相连。头长为鳃孔间距的3.1-4.2(3.6)倍。
背鳍Ⅲ-10;臀鳍Ⅲ-5;
胸鳍Ⅰ-14-16;腹鳍Ⅰ-8。第一鳃弓鳃耙外侧35-46(39.5)。下咽齿3行,2·4·5-5·4·2。侧线鳞51[(6-6.5)/(3.5-4-V)]52;背鳍前鳞14-16(15);围尾柄鳞16。脊椎骨4+43-44。
体长为体高的5.0-6.0(5.6)倍,为头长的4.8-4.9(4.8)倍,为尾柄长的5.1-5.6(5.4)倍,为尾柄高的11.0-11.8(11.5)倍。头长为吻长的1.6-1.8(1.7)倍,为眼径的4.4-6.1(4.9)倍,为眼间距的2.0-2.3(2.1)倍,为最长背鳍条的1.0-1.7(1.1)倍,为口宽的1.6-2.3(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2.3(2.1)倍。
背鳍无硬刺,其第二或第三根分枝鳍条与腹鳍起点相对,第一根分枝鳍条最长,为头长的一倍左右,外缘深凹S背前距小于至
尾鳍基的距离。臀鳍、
胸鳍、腹鳍几乎等长。但较头长为小。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腹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后伸不达臀鳍;偶鳍均接近于腹面水平线。尾鳍深分叉,外缘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3.3-3.8(3.5)倍。
鳞片中等大,腹鳍基前面之腹部鳞片变小,有的埋于皮下。背鳍。臀鳍基部具欠发达的鳞鞘。腹鳍基都背侧具腋鳞。侧线较平直,起自鳃孔上方,后伸至尾柄侧面正中。肠长,其长为体长的6.1-9.0倍。肛门近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的距离为至腹鳍基部的距离的4.5-6.8(5.8)倍。鳔小,2室,前室略成倒三角形,外被膜质囊,后室纤细,前室长为后室长的1.3-1.5倍。鳃耙短小,致密。下咽齿齿面光滑,顶端尖细,
下咽骨簿而窄小。腹膜浅褐到
褐色。
宜良墨头鱼在当地也被俗称为棍子鱼。其具体的英文名尚未确定。关于宜良墨头鱼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云南鱼类志》和《
中国鲤科鱼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