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毕业于
常熟市中高中部,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达仁从事大气与
地球环境
遥感,大气辐射传输、中层大气与日地物理,生态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探测与理论模式等方面研究。
1980年吕达仁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微波主-被动联合
遥感降水分布的原理及反演方法。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台自主开发的平流层大气晴空探测雷达的研制工作,并在极化交替和自适应信号提取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利用雷达及高空气球探测资料对平流层重力波频谱结构、以及对流风暴激发平流层重力波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推进了大气物理和日地物理的交叉科学研究。
吕达仁主持“921”
神舟三号中的“
地球环境监测分系统”项目和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草原中尺度综合观测。现主持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典型云型宏微观特征研究及其气候、水资源与高技术应用预先研究”以及国家航天科学应用、大气传输相关的高技术项目。
先后担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辐射委员会委员(Member,IRC, 1988年始)。国际高层大气气象学会委员会委员(Member, ICMA,1992年始), 国际日地物理学会(SCOSTEP)学术委员,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咨询专家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