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U-57巨型钻地弹
大型精确制导钻地炸弹装备项目
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简称MOP,代号GBU-57A/B)是美国空军制定的大型精确制导钻地炸弹装备项目,巨型钻地弹长6.2米,直径0.8米,重达13.6吨,内装2700千克高性能炸药,占总重20%,由美国国防部波音公司研制。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地下军事设施对美军构成挑战,促使美军研发GBU-28钻地弹,但因其性能局限,美军继续探索更先进技术。阿富汗战争和伊朗核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钻地武器升级。1997年美空军提出恶劣天气下精确制导炸弹概念,为“重型钻地炸弹”(MOP)奠定基础。2004年起,美国国防部与波音公司分阶段推进MOP研发,经历多次测试验证其钻地与爆炸能力。2007年MOP在B-2轰炸机上进行挂载与投放测试,计划于2008年底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09年春正式装备。2012年,改进的巨型钻地弹通过测试,展现了打击深埋地下坚固目标的能力。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将关键军事基础设施深埋地下以应对威胁。海湾战争初期,美国军队巴格达北部奥塔基空军基地地下工事的轰炸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一挑战促使美军着手研发钻地弹,其中GBU-27/28激光制导侵彻炸弹28虽应运而生,却面临空中操控难度大、钻地深度及爆炸威力不足等局限,迫使美军持续探索更先进的钻地技术。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GBU-28在打击托拉博拉山区阿富汗塔利班领导层藏身的大型山洞时显得力不从心,进一步凸显了钻地武器升级的紧迫性。随后,2003年伊朗宣布铀矿发现及地下核设施建设计划,其地下部署的离心机成为新焦点,美国国防部科学专家组迅速响应,提出发展大型轰炸机投放钻地炸弹的倡议,并与国内“强力钻地核弹”(RNEP)计划相呼应,共同推动了钻地武器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研制历程
“重型钻地炸弹”(MOP)作为美国国防威胁削减局资助的技术演示项目,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97年美空军提出的恶劣天气下精确制导直接攻击炸弹概念,为MOP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石。2004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与波音公司合作,分阶段推进MOP的研发,首阶段聚焦于钻地与爆炸技术试验,于2005年5月顺利完成;随后进入第二阶段,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完成了地面静态测试、载荷防护评估及实际隧道打击演示,并于2007年3月14日成功验证了静态隧道环境下的爆炸威力;最终,第三阶段自2007年12月启动至2008年7月,致力于在B-2轰炸机B-52轰炸机上实施挂载、飞行及多次(超过5次)实战投放测试。
装备历程
2007年12月,美国空军宣布其 “重型钻地炸弹” 正在试验装备在B - 2上。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计划,MOP到2008年晚些时候将完成试验,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09年春季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开始正式装备部队。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宣布,其已成功提升波音公司制造的约13.6吨巨型钻地弹性能,该武器在2012年6月至10月期间经重新设计后,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通过B-2轰炸机轰炸机完成的5次空中投弹及2次地面测试验证,能有效打击深埋地下的坚固目标。
基本设计
外形
巨型钻地弹长6.2米,直径0.8米,重达13.6吨。 在炸弹中部“十”字形安装有4个短横翼,尾部有4个可折叠栅格尾翼。
机动性
由B-2和B-52轰炸机携载,美国军队采用减少燃料的方法解决炸弹载荷问题,虽会缩短B-2的航程,但可在前沿机场部署或增加空中加油次数。 巨型钻地弹长中部较大面积的短横翼使其在整体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仍有较大的滑翔距离,B-2轰炸机可在10千米以上高空投放,滑翔距离不低于20千米。
制导
采用GPS/INS制导,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实施精确攻击,GPS信号受干扰时仍能通过惯性制导较为准确地打击目标。 尾部的 4 个栅格型尾翼可在炸弹滑翔飞行中调整飞行方向,实施精确打击,还能在最后飞行段将炸弹调整到多种角度的攻击位置。 应用为BLU-109和BLU-113钻地弹开发的新型敏感引信,能够精确测量弹头穿过地下的层数和穿透距离,根据预编好的最佳引爆点引爆穿透弹头,以达到最大毁伤效果。
战斗部
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合金制成。内装炸药重量达到2700千克,占总重量的20%,采用高性能炸药,威力比以往钻地炸弹提高数十倍。对一般加固混凝土的钻深为60米,对坚硬岩石为40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为8米。
技术特点
钻地性能优越
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合金制成,依据科学的钻地理论开发。对一般加固混凝土钻深可达60米,坚硬岩石为40米,超强加固混凝土为8米,远超现有钻地深度记录。
威力巨大
巨型钻地弹重13.6吨,内装2700千克高性能炸药,占总重20%,威力比以往钻地炸弹提高数十倍。在实际测试中威力是美空军现役最大威力弹药的3.5 倍。
制导精准
巨型钻地弹采用GPS/INS制导,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精确攻击。GPS受干扰时仍能靠惯性制导打击目标。尾部栅格尾翼能调整飞行方向与攻击角度,还应用新型敏感引信,可精确测量穿透信息并按最佳引爆点引爆。
适合隐身突防
巨型钻地弹由B-2轰炸机和B-52 轰炸机携载。B-2可在10千米以上高空投放,巨型钻地弹滑翔距离估计不低于20千米。通过减少载油量可在弹舱内挂载两枚,隐身性能确保突防,可首轮打击重要目标并保障飞机安全。
社会影响
军事方面
美国军队来说,巨型钻地弹炸弹填补了美军钻地炸弹的能力空缺,提升了美军对地下坚固掩体目标的打击能力,使空中对地下深层目标的打击更灵活、精准、高效,有助于美军在军事战略中占据优势。并且为钻地核武器奠定技术基础,验证大型钻地弹药可行性。
伊朗而言,美国拥有巨型钻地弹 炸弹增加了伊朗核设施受打击的风险,伊朗为此加强了军事防御措施,如加固地下掩体、购置防空导弹等,同时伊朗的军事战略布局也会因这种威胁而调整。
国际关系方面
美国研发巨型钻地弹炸弹并将伊朗核设施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加剧了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国际社会对美伊局势更加关注,在伊核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增加了更多不稳定因素。美国对伊朗的军事威胁姿态也可能影响到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地区国际关系格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装备历程
基本设计
外形
机动性
制导
战斗部
技术特点
钻地性能优越
威力巨大
制导精准
适合隐身突防
社会影响
军事方面
国际关系方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