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公镇,隶属于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地处内黄县西北部,东部、南部濒临
卫河与
张龙乡、
东庄镇、
高堤乡隔河相望,西南界汤河与
汤阴县境为邻,西与
安阳县交界,北与
田氏镇、
石盘屯乡毗邻。区域面积4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7894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筑寨,明清时为窦公里、荆张里、迁民里。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四区。1949年以后,隶属内黄县第五区。1984年,恢复窦公乡。2017年,撤乡设镇。截至2020年6月,豆公镇下辖20个行政村。
2018年,豆公镇有工业企业65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历史沿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筑寨,明清时为窦公里、荆张里、迁民里。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划为漳南县第二区。
1949年以后,隶属内黄县第五区。
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区级建制的窦公乡。
1958年,成立窦公公社。
1984年,恢复窦公乡。
2017年,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豆公镇辖北街、前神标、后神标、李大晁、崔大晁、关大晁、东街、西街、南街、东豆公、西豆公、南荆张、北荆张、仁厚屯、晁寺、田大晁、元村、渡村、迁民屯、孙村2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豆公镇下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北街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豆公镇地处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50~70米。地势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气候
豆公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春秋两季属过渡性季节。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冷暖多变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8.8小时。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1.3℃,7月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月
降水最小的是12月份,平均4.1毫米。平均
初霜日期为10月28日,终霜日期为4月2日。
水文
豆公镇主要过境河有
卫河、汤河、
洹河。年平均降水量为596.2毫米,平水年地面水径流量为1031万立方米,偏枯年径流量为819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豆公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虫灾、冰雹、低温等。2004年6月份遭狂风暴雨夹带冰雹袭击,秋作物、
苹果、大桃基本绝收。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豆公镇辖区总人口3489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4人,城镇化率1.5%,另有流动人口423人。总人口中,男性18129人,占52%;女性16767人,占48%;14岁以下5795人,占16.6%;15~64岁26529人,占76.02%;65岁以上2572人,占7.37%。人口均为
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5.62‰,人口自然增长率4.98‰。
截至2018年末,豆公镇户籍人口3789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豆公镇财政总收入816.1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3.9万元,比上年增长59.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95.1万元,增值税139.6万元,企业所得税75.6万元,
个人所得税6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15.8%、13.1%。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农业
豆公镇有农业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1.2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
经济林为主。2011年,农业增加值20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生产粮食19503吨,其中小麦11628吨,玉米7425吨。
豆公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末,生猪存栏1.56万头,羊存栏11250只,牛存栏605头,家禽存栏42.85万羽。畜牧业总产值57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
截至2011年末,豆公镇有经济林4万亩,林木覆盖率6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7万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9台(辆)。
工业
豆公镇工业初步形成以木材加工、建材、家具、纺织为主的支柱产业。201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商业
2011年末,豆公镇有商业网点78个,从业人员1270人。2011年末,建成面积达1.29万平方米,门店430间,固定资产1560万元的综合交易市场。从事固定交易服务人员及购销经纪人达7100余人。旺季日购销量达300吨以上,全年交易量3万余吨,交易额1.2亿元。
金融
2011年,豆公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2亿元,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豆公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89人,专职教师35人。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4个教学点,在校生2397名,教职工221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豆公镇教育经费达897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1.84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1.84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38.4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20%、20%、16%。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豆公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0个,各类文艺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5万册。美术、书法、
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9人。
2011年末,豆公镇有体育活动场所18个,7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8.7%。
2011年末,豆公镇有有线电视入户3000户,
数字电视入户12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豆公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张。专业卫生人员107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
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万人次,住院手术104台次,出院病人0.11万人次。
2011年,豆公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万人,参合率99.5%。孕产妇死亡率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1‰、0.1‰、0‰。
社会保障
2011年,豆公镇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29户,人数1458人,支出1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5万元。社会福利费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16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7张,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5张,社区服务床位4张,收养14人。敬老院1家,床位16张。
2011年,豆公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6人,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2人,支出21.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6人次,共支出9800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临时救济287人次,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因灾倒塌房屋6间,直接经济损失9万元,救灾支出6万元,比上年增长25%。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人,比上年末增加1人。参加城镇基本
医疗保险118人,比上年末增加11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豆公镇有邮政分局1个,投递点25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54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2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4万笔,国内异地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0.11万件;征订报纸0.13万份、期刊0.02万册,业务收入48万元。移动电话用户7800户,普及率77.9%;光缆线路总长度280千米,宽带接入用户1322户。
交通
豆公镇境内有安内三级柏油公路横穿乡境,1994年全乡20个行政村全部通柏油路。同年,通窦田公路,窦辛公路。2010年通内窦公路。
文化
历史文化
相传因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曾在此屯兵得名。窦公,后简写为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