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成就卓越
凭什么成就卓越
《凭什么成就卓越》是方东方于2010年4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黄海数字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本成功励志书,主要面向教师读者。该书策划人为张国文和白雅。
序言
1、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永福
2、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厉彦林
3、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定价:36.00元
作者:张在军资料
张在军,语文特级教师。
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30年。著述多部。主编《教师人文教育读本》《中学生魅力阅读》《阅读作文全优突破》《读美文写日记》《小美文大智慧》等“青苹果阅读”系列书籍300余册。9种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因对教育的特殊贡献,多次获得全国、省部级奖。1996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12名,教育系统1名)事迹被中组部拍成电教片《时代楷模》。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五部委拍摄大型党史文献记录片《使命》介绍。电视剧《无悔的选择》主人公原型。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上下集专访。
致力于“教师成功学”研究,给全国教师作《凭什么成就卓越》报告200余场。他对教育的思考、感悟,感动了亿万听众。
从一个基层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师,并多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奖,方东方是从基层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师的典范。他的从教之路、人生之路或许能给渴望成功的教师以启迪。
书本简介
有这样一位教师,16岁踏上三尺讲台,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突出贡献,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上下集播出。不到30岁就评为特级教师。199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时获此殊荣的全国只有有12位,教育系统仅他一位。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章”,他还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了建党75周年、80周年座谈会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他的教育改革事迹被中组部拍成电教片,江泽民题写片名《时代楷模》,作为学习教材发行。
这位山村教师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在军。
但是,一个真正卓越的人不会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更不会陶醉于各种荣誉称号当中。在中国基础教育的田野里,张在军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勤勤恳恳地探索着、发现着、积累着、传播着。在新闻媒体,不断出现有关他教育改革的报道;在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他的新著。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先后出版各类著述200多本。十几年后,他已经是一位有着自己较为完善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名师了。
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到万众瞩目的“东方之子”,从解疑答惑的教书先生到独具风采的教育名师,方东方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很多青年教师包括社会上的一些人容易抱怨怀才不遇,认为命运不公,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但是张在军的成功却告诉人们:快乐成功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而且幸福。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理想,永不放弃。做好手上的工作,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做精,做成专家。同时要保持开放的胸襟,善于学习新鲜东西,跟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很多专业做得很棒的人,往往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止步不前了。原因就在于缺少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思维的定势,在不知不觉中原地打转,无法继续前进了。张在军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证明:成功是一种简单而快乐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守,是一种一往无前的追求。
张在军经常受邀给基层的老师们上课,经常遇到老师们关于“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困惑。于是,方东方开始了“教师成功学”的研究。十多年来,他对古今中外几百位成功的教师、教育大家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他们怎样从普通走向成功的经验,先后在全国作《你凭什么成就卓越》等报告200多场。这些适合“复制”的宝贵经验,为众多渴望成功的教师拨云见日,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而今,张在军集多年实践和研究之心血的《凭什么成就卓越》一书,已经由四川辞书出版社黄海数字出版社联合出版。
“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人才?”这一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国人深思。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深刻反思、大力改革中国的教育。而在这方面,尽快提高中国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凭什么成就卓越》避开了枯燥的理论说教,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讲述了几十位教育名家的一个个动人鲜活的教学案例,讲述了他们从普通走向卓越的震撼心灵的教育故事,揭示了名满天下背后的智慧之路、成功之源。本书就是基层教师的“成功学”。书中文字如同和风细雨、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可以帮助渴望成功者走出迷茫,圆人生的成功之梦。难怪很多读者把该书比作千万一线教师、师范院校学生要实现人生梦想的智慧启迪和成功秘。
读过这本《凭什么成就卓越》,苦于找不到进门钥匙,一直徘徊在成功殿堂外的你,很可能会会心一笑:呵,成功是有章可循的,每个平凡的教师都可以卓越。成就卓越,我也能!
编辑手记
让师爱从有限到无疆──《凭什么成就卓越》编后感
四川辞书出版社 白 雅
我是去年年底拿到张在军老师的书稿《凭什么成就卓越》的,读后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崇敬他,不是因为他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因为在《凭什么成就卓越》这本书里,我感到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无私的爱。他的真诚、淳朴、无私为我们所有人树了一个榜样。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张在军老师的追梦人生。讲述他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民办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历程。下篇是他分享给读者的成功经验。他曾给全国各地的教师做《凭什么成就卓越》的演讲报告,本书中很多感人的教育故事就是在演讲报告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在偏僻的西棋盘村,缺水缺粮,但在他的心里,这是人间桃花源。他在贫穷的山区广播爱的种子,又见证这些种子因他的爱茁壮成长。他的教育人生从这里开始,他的教育理念从这里萌芽。他推广汉语教学,克服复式教学的困难,背着番薯上讲台……这一系列基层教育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和从教人生,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他心中时时充盈的浓浓亲情和他骨子里透出的对教育的热爱。他的文章朴素无华丽之辞藻但字字动人。阅读他的文章,我感觉他仿佛一个闪光体,不停地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成为有光芒的人。一次偶然踏上的教育之路,竟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他,凭什么成就卓越?这也正是他在成为名师之后努力想与1000万教师分享的。他在全国各地做了很多次《凭什么成就卓越》的演讲报告,他与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伟大的、传奇式的经历,而是亲身经历的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他说,“生活中的小事不仅会使你的人生丰富而精彩,还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使你走向伟大,走向崇高。”这就是一位成功名师在教育基层30年的探索、30年积淀得到的最深感悟。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珍贵精神财富,这笔财富饱含在《凭什么成就卓越》一书之中,它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用心珍藏,更需要我们着眼未来好好发掘和利用。师德如光,师爱无涯。愿张在军老师这种师爱从西棋盘村这个有限之地传播到广无边疆的世界。 (作者系《凭什么成就卓越》责任编辑)
序言1:人生的魅力哪里来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永福
我与张在军老师相识于1994年。那年的教师节前夕,中国教育学会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十佳民办教师”的评选活动,方东方老师凭着骄人的业绩名列榜首。
颁奖会上,张老师作为获奖代表发了言。他对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感悟、理解、探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颁奖会后,我和很多同志都一直关注着他。事实证明,这个来自沂蒙山区的教师没有辜负社会各界对他的期待。在新闻媒体,不断出现有关他教育改革的报道;新华书店里,经常能看到他的新著。这位朴实而执着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一直怀揣着自己的教育梦想,稳健前进。
199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分上下集播出,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张在军老师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当时获此殊荣的有12位,教育系统只有他。他还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章”,当年度获此奖章者只有50位。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了建党75周年、80周年座谈会。他的教育改革事迹被拍成专题片,江泽民题写片名,作为全国党员的学习教材发行。
但是,张在军老师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更没有陶醉于已取得的各种荣誉中,忘记了前进的步伐。他一直勤勤恳恳地探索着、发现着、积累着和传播着。十几年后的2008年春天,当他借调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著述几百册、有自己较为完善的教育理念的语文名师了。
相信当今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对《中学生魅力阅读》《阅读作文全优突破》《小学生经典阅读》《小美文大智慧》《读美文写日记》《中华文化测试简明读本》等不陌生。这便是是方东方主编的几套高质量的阅读书。
我翻阅了他的教研成果,发现他既是有真知灼见的研究者,又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者。他致力于“快乐语文”和“魅力读写”课题的研究,他编著的《小学生日记快乐导航》丛书,在图书出版普遍不景气的年代,竟然在港澳台地区连续畅销八年。
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为万众瞩目的“东方之子”,从一位每天三点一线解疑答惑的教书先生成为有独到见解的语文教育名师,张在军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张在军老师还是一个善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不好高骛远,也不眼高手低。他多年来一直大力提倡青少年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教育一线的那些年,也把日记课题探索放在重要位置上。他自己就坚持写日记几十年了。他是真正的“生活的有心人”,他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成为了他事业辉煌人生充实的一个个能量块儿,总会在一个个不期而遇的事情上发挥作用。
在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动人鲜活的教学案例,震撼心灵的教育故事,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教学心得。这是我感觉最有价值、值得赞赏的地方。
我们也许不缺乏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把简单搞成复杂的专家,不缺乏学富五车的学问家,但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把一切先进的有用的东西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生活、拥抱生活,是不可能的。
我要提醒读者的是,最好不要把这本书当成是一个先进英模人物的事迹展览。
这是作者自己写的自己的故事,你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灵气、生气和生活智慧。
文如其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清晰地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充盈在文字中。
这就是张在军的魅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怀揣梦想而且善于实现梦想而让自己的人生魅力无限。
序言2:感悟在军 成就梦想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厉彦林
我知道张在军那还是在1996年。
他当时在沂水县泉庄乡西棋盘村担任小学教师。当时他创造的“作文兴趣教学法”被普遍推广,创办的以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的“沂蒙书屋”影响也很大。他已先后获得沂水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临沂市十大杰出青年”、“临沂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去年”“山东省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全国十佳民办教师”等各种荣誉称号。
建党75周年前夕,中组部要求各省推荐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张在军因为扎根山区、教书育人、事迹突出,很荣幸地成为推荐人选。这也是那年中央表彰的12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唯一一位教育战线上的代表。
我和张在军见面却是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市的前几天。去年9月,中央要求各省推荐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此时才得知张在军同志在中国教育学会帮助工作期间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在陪同省委领导为他们送行时,才第一次见到张在军同志。因我也站过几年讲台,所以对教师怀有敬仰之情,彼此距离容易拉近,也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流走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经典,铭记的是精神。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的国度,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让党放心、让学生成才、家长满意的教育发展道路,很重要的一条,是需要广大教师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拼搏奉献。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共产党员,它不仅仅直接传递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形象,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提起党员,人们更多地会赞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提起教师,人们自然会想到敬业爱生的红烛风格和园丁精神;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和骨干,优秀党员教师,必定是广大教师的旗帜、典范和标兵。张在军来自沂蒙革命老区,工作在基层,从1980年开始,就在偏僻艰苦的山村小学开始了他教育人生。他牢记历史使命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始终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化教学水平赢得了家长好评和学生爱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品读《凭什么成就卓越》一书会发现:张在军取得的骄人成绩的背后,有党组织的引导、培养和激励,有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有他执着的性格、宽容的胸怀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步伐稳健而踏实,成绩平凡而荣耀,他先后成为县、市、省教育系统的先进代表人物。作为一名党员,我为他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作为山东人,我为这位被山东省委推荐、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而自豪。
张在军的成功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将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的不简单,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能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石。张在军的教学,绝非单纯地教学,而是倾心竭力,试图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把中华传统文明和道德融会贯通,种植进孩子们的稚嫩的心灵,努力改变孩子们人生的宽度、厚度和高度,校正孩子们人生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思想、智慧、精神和韧性。一名优秀教师的存在,对于学生们来讲就是一盏灯,就是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开阔天地,就是一束可以取暖和引路的光明,就是一根青春涌动、希望萌生的生命纤绳!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变革、人们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社会浮躁病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也在漫延,张在军同志不受干扰和诱惑,潜心致力于“快乐语文”和“魅力读写”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试图还原中华民族的语言最丰富、最具内涵和魅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在军的执着追索和拼搏是为了圆自己的梦,那就是把自己默默耕耘和求索成果与大家共享,在培育人才的舞台上实现共赢。本书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记叙一批成功的中国教育专家动人而鲜活的教学案例,震撼心灵的教育故事,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智慧的芳香和成功的启示。
相信张在军同志定会牢记使命,继续不懈地拼搏和奋斗,努力成就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未来,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留下属于他自己的身影、声音和足迹。
序言3:永远都不能丢掉那些不该丢掉的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方东方老师的教育事迹和成长故事我早就有所耳闻。
2007年12月,为启动山东省新一轮素质教育,我在全省巡回调研,作为沂水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在军老师参加了我在临沂市召开的座谈会。他的发言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中国教育学会借调张老师去工作,我曾作过推荐。
欣闻张老师的专著《凭什么成就卓越》即将出版,从内心为他高兴,也乐意为大作的出版写几句话。我生活在农村,从农村长大,直到1981年考上大学才离开农村。读张老师的书让我再次回到了30年前的农村,唤醒了我对那时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男女老少的那些至今乃至终生都无法抹去的印记。
我在村里上小学,上初中;在乡镇上高中。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对农村教育、对教我的那些农村老师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是他们的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教育,引我走向了求知的道路;是他们对自己点点滴滴进步的热情鼓励,使自己对学习越来越自信;是他们的善良纯真、真诚期盼,促使我走向了积极进取的人生道路;……读着张老师的书,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农村求学时代,他的书是对那时农村教育图景的自然真切地最好写照。
谈到农村教育,就不能不提到民办教师。我当时上小学、上初中,除了李月章校长之外,都是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是回到村里的文化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当时的农村教育,他们无愧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脊梁。我以为,方东方老师最光彩的教育生涯就是当民办教师时写就的,他是那一代民办教师的杰出代表。
“凭什么成就卓越?”,反复咀嚼张老师这句发人深省的话,我想起了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
阅读张老师的著作,审视他从千千万万平凡的民办教师,成长为一位卓有建树的教育名家的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与“命运”进行不平凡的抗争的奋斗史。在张老师身上浸透着沂蒙人特有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那种坚忍不拔、坚苦卓绝的奋斗精神,那种山里人于无路处走出新路的“闯劲”。
可贵的是,在那个穷的连娶媳妇都成为“奢望”的由这“崮”那“崮”围成的山坳里,在那个除了几间破房根本谈不上任何设施的教育环境里,张老师的生活、教育字典里,却没有给彷徨、抱怨、得过且过……留下任何“容身”之地。
今天的教育,与张老师当年的教育相比,人们恐怕早已有恍然隔世之感。人们丢掉了我们早该丢掉的贫困,可也丢掉了我们永远都不该丢掉的纯真的教育情怀。这就是:善良纯朴、充满向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铸造“真教育”的灵魂。
读过张老师的书,我相信,每个人的耳畔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回荡:你凭什么成就卓越!
专家书评1:卓越,也可以复制
因为师生关系和从未间断联系的30年,我有幸先读到了方东方的《凭什么成就卓越》书稿。
《凭什么成就卓越》其实就是基层教师、草根教师的“成功学”,其中的闪闪发光的思想、真知灼见的道理,条分缕析的阐述,堪比一些专家、大家的成功学精华。只不过比起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学术著作,增加了很多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事例,添加了很多可操作的案例,具有了强烈的情感熏陶和具体的示范作用。它是作者经历过奋斗收获着成功的心理历程和事业成就的真实写照,又像一位智者和朋友,用和风细雨和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田,启迪着每一位读者的心智。
张在军是我踏上讲台后教的第一批学生。那是1979年,我师范毕业,19岁。本来是高二的农业基础课,我总是留出一些时间来讲我喜欢的文学,古典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我发现,每次文学课上,瘦弱的在军,眼睛总闪烁着一种振奋的探究的光芒。多少年后在军常常说,永远忘不了我给他们讲过的陆游与唐婉“钗头凤”的故事,永远忘不了我讲的关于李白人生解析的课,改变了他还有很多同学的人生轨迹。他从中悟出的是经典的对人生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人生的作用。山区学校啊,办公经费匮乏的,村里的订的《人民日报》《求是》报刊成了十来岁孩子们的课外读物。用经典启迪学生,让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作为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于是,他辅导的学生的作文多次在全国获奖;于是,祖祖辈辈没出过一个秀才200来口人的西棋盘村有了几十个大学生。
作为一位贫困山区的民办教师,他不可能只做潜心教学的工作。他还要面对着贫穷的压力。沂蒙山区腹地蒙山沂山山山相连,七十二崮崮崮相望。西棋盘村就坐落在棋盘崮下。我去过在军的家,在我的眼里,是低矮的石墙小屋,家徒四壁,非常贫寒。民办教师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他还要拿出来给学生买书订阅杂志,父母身体又不好,家境十分贫寒。每当回想起我见到的那些情景,我总是心酸想掉泪。白天除了教学,他还要干一些繁重农活,本来身体单薄的他,患上了肠胃病、头疼病。明月清风,酷暑严寒,唯有昏暗的油灯,跳着豆苗大的火苗,伴着他通宵达旦的批改作业、备课,思考问题,思考人生。
第二次见到他是五年后的沂水县第一中学的会议室里。那是一个冬夜,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作为知名的优秀教师,他被我校请来给全体老师作报告。我坐在最后一排,还是被他一眼看到,他说:“今夜,对我人生启蒙的张廷兴老师也坐在这里,我同时向我的老师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全场教师自发起立,为他,为我报以长时间的掌声。我眼睛湿润了。讲台上的在军还是那么瘦削,但是目光炯炯有神。他已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曾经有很多机会走出大山,但想到乡亲们因没有文化知识而无法摆脱贫穷的情景,望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多少次徘徊,多少次犹豫,他始终无法离开家乡,离开父老乡亲,离开孩子。一个人有了理想,而且把自己理想和周围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一定会产生出巨大的情绪力量,这样的人,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后来我离开沂水到省城工作。这期间,他到了县教育局从事了教育行政工作。有年夏天我去看他,从他清瘦的面庞上,我读到了他这些年来从事的基层教育与改革的艰辛,读到了这些年来他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努力以及由此磨砺出的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我感到非常欣慰。
他的这些成功历程和追梦人生的感悟,都在《凭什么成就卓越》这本书里了。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很多人不满意。我们似乎没有培养出多少大师级的人物。教育要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教师。尽快提高中国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没有一位教师甘愿碌碌无为人生迷茫,没有一位教师不想成为名师激情飞扬。面对学生疑问,想要解惑,却又感觉无能为力,你盼望得到怎样的点拨?探索出的教改成果想要总结,却又感觉言辞匮乏,你会产生怎样的渴望?怎样成为家长拥戴、学生欢迎、社会认可的名师、同行羡慕的榜样?多少教育家感慨,他们的成功,仅仅因为几本好书的导航。一千多万教师渴望成功,数百万在校师范生需要了解教师的成功的秘诀。
我觉得,《凭什么成就卓越》这本书可以帮助渴望成功的青年人拨开迷雾,走出迷茫,圆人生的成功之梦。
专家书评
2 怀着感恩的心前行
马建华(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认识张在军是在两年前,拟借调到中国教育学会之时。一位衣着朴素、面带微笑、话语不多的山东汉子。当时只知道他曾是一位特级教师、一位基层教育干部,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但是一年后,当他拿出主编的《教师人文读本》四卷书稿时,我对其肃然起敬。
和他交流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是“感恩”。他是位名师,编写过很多中小学生喜爱的优秀书籍,获得过很多荣誉,上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接受过专访,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共和国领袖的接见,可谓功成名就。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中国教育学会依然如此,为教师心灵的纯净,为学生素养的提升,构思每一个选题,编写每一本书,不计报酬地彻夜工作着。在当代中国教育版图上,他对教育的了解不是专家学者、博导硕导那样到下边发发材料收收卷子,走马观花指手划脚,他是置身其中、无所不在、用全部生命来灌注的“体验式研究”,其感悟、其成果,一定可以给大多数教师、学生以智慧、以启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他的梦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赵焕祥向教师捐赠《凭什么成就卓越》50万元图书(四川在线白雅张国文报道)近日,城市建设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赵焕祥向绵阳师范学院北川羌族自治县共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教师成功励志书《凭什么成就卓越》和《论语感悟》10000余册,支持四川教育灾后恢复重建。赵焕祥,现任《城市建设》杂志社常务副社长,1990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在各大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业务论文等作品上千篇,达1000多万字。赵焕祥曾在基层做了十年的教师,他深知教师的甘苦和教师渴望进步、渴望学习、渴望充实自己的心理。他后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一直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报道基层教师和教育改革的文章。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他都给予了深深的关注,采访了上百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讴歌了广大教师那种求知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一直渴望为基层教师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国的教育增砖添瓦。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焕祥同志读到了于中华老师的《论语感悟》、方东方老师的《凭什么成就卓越》,他觉得这两本书很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帮助渴望成功者走出迷茫,圆人生的成功之梦,于是,他用自己积累的稿酬购置了以上两本书捐赠给教师。
首次捐赠,赵焕祥选择了绵阳市的教师。他曾经14次在四川采访,他被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那重建家园,奋勇向前、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北川精神所感动。他希望四川的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尽早超越平凡、成就卓越。
网络评价《卓越》
朋友很热心的推荐我看这本书,开始是顾及他面子装样拿回去翻翻,翻了几篇就放不下了,感觉真是无法形容,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多少年了一直在苦闷事业啊理想的定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打了几个通宵看完了,之后就推荐给了几个爱书的好朋友。
——海安市大公镇小学教师李海燕
见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我用一生要读的书。于是,这基本书真的成了我经常翻阅的枕边书,更是很少能让我买五本邮寄给同学好友的书。
——正定县职教中心 教师 闫荣霞
这或许是一套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之书。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我”向“大我”走近。让我生活得自在、开心、快乐……也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自我的源头。面对教师平平凡凡的生活时,我多了些定静和平和。
——安徽六安市寿县小甸学校教师 陈艳
周末到书店买书,营业员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回来,起初看时没有按照顺序,信手翻到哪里看到哪里,翻了一遍吧,又从头系统看了看,真的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它让我对前途理想思考了很多。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好好活着,真是好书呢!反正帮助多多。
——北京昌平回龙观地区幸福童年双语儿园 教师 李莉
很温馨的一套书,关于理想,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关于追求,关于价值,
关于梦想实现的可能。伴随着窗外斜阳,迷迷糊糊中,读读,想想,很耐看的一本书,搬家、工作调动,也许以后的日子会一直带着它,累了,烦了偶尔会再翻翻它,离自已想要的状态也许会近一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 教师 艾美丽
我不喜欢什么大篇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书籍,本书第一眼就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它不是什么大师级别的高谈阔论,也不是什么教育家的有感而发,而是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的教育故事,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数百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阅读这些小故事是件令人轻松愉快的事,几百个教育故事并不是几百种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而是几百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学校李婷
为教师培训四处找书,偶然见到本书,就买了几套。没想到大家争相借阅的同时,又纷纷自费购买。这是我校近年来自费购买最多的书。后来又邀请到了本书的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方东方老师来校作报告,老师们感觉此书很给力。
——河南殷都区小屯教育集团校长 原绿色
捐赠媒体报道
2010年8月,著名媒体人《城市建设》 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赵焕祥向绵阳市师范、汶川县教育局,捐赠《凭什么成就卓越》2500册。
2011年4月,“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研究”课题组组长刘加民向基层学校捐赠500册《凭什么成就卓越》。
2011年6月,著名企业家赵国斌、段伦常向临沂大学捐赠2500册《凭什么成就卓越》
2011年7月,“远山的呼唤——中国双百公益画展“组委会、中国公益基金会、新蓝鼎机构等单位向沂蒙山、井冈山市玉树市延安市捐赠1000册《凭什么成就卓越》。
2012年1月,山师大附小家长李辉向学校捐赠1000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序言
书本简介
编辑手记
四川辞书出版社 白 雅
序言1:人生的魅力哪里来
序言2:感悟在军 成就梦想
序言3:永远都不能丢掉那些不该丢掉的
专家书评1:卓越,也可以复制
专家书评
网络评价《卓越》
捐赠媒体报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