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多度
物种多度
物种多度分布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个体数量的比例关系,这一概念最初被用于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假说理论
随机生态位假说
随机生态位假说是由MacArthur在1957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群落中,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保持恒定,且生态位资源呈一维状态,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不会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物种对于生态位的占用是随机的。通过将各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以得到从稀有物种到优势物种的序列。
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
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是由Whittaker在1970年至1972年间提出的。他指出,在这个假说中,首位优势种会占据绝大部分的生态位空间,而次位优势种则会占据剩余空间的大部分。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位物种时,它所能占有的生态位空间非常小。当用物种相对重要性值绘制出物种序列时,所得图形通常表现为一条直线。这种分布模式常见于生存环境恶劣、物种数量相对较少的群落,比如沙漠生态系统。
对数-正态假说
对数-正态假说认为,物种对于生态位的占用情况取决于一系列影响种间竞争的因素,包括微气候、食物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由于这些因素对每一种物种都有影响,因此物种-多度分布呈现出对数正态函数的形式,也就是Preston所描述的对数-正态曲线。当使用物种重要性值绘制物种序列时,其位置介于前两个假说之间。这种分布模式通常出现在环境条件良好、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群落中,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昆虫群落。
参考资料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进展.植物生态学报.2024-10-27
群落物种多度格局的分形解析.群落物种多度格局的分形解析.2024-10-27
目录
概述
假说理论
随机生态位假说
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
对数-正态假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