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量部(
梵语:Saṃmatīya;
巴利语:Sammitī),又称“一切所贵部”(律主为通人所重也)、三弥底部、正量弟子部,是佛教部派之一,从犊子部分出。主张“有我论”,为一现实之实证论或
经验论,
上座部体系中犊子部的主要分支。继承了犊子部“有我”的学说,发展了关于业报的理论。根据《
大唐西域记》等文献记载,正量部在公元7世纪前后十分兴盛,在
印度全境除了北印度以外都有传播。
正量部的名称源自于其宗义的明确性和深奥性。
窥基在《异部宗轮论述记》中解释称:“正量部者,权衡刊定,名之为量,量无邪谬,故言正也,此部所立,甚深法义,刊定无邪,自称正量,从所立法,以彰部名。”此外,据
真谛和
西藏自治区文献,有一位受到尊敬的
阿罗汉名为正量(saṃmata),此部是其弟子,因而得名正量弟子部。
正量部的确立时间在犊子部确立后百年内,与《
发智论》中的一颂的解释不同有关。根据《异部宗轮论》的记载,正量部分裂即确立的时间在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之后,在《异部宗轮论》中
推定为佛灭第三百年中。
义净在《
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称正量部为“圣正量部”,并提到从它分离出了四个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