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群
纵林汉代墓群
纵林汉代墓群位于萧县县城西南约4公里处,考古发掘共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
萧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原地区第一个被命名的书画之乡的城市,截至2016年已发掘的700多座汉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画像石刻。
出土有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有8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已经发掘的汉墓有圣泉汉墓、纵林汉墓、龙山汉墓、灵山汉墓等墓群。
出土年代
2003年,在位于皖北萧县圣泉山区境内的圣村,发现两座大型汉代古墓。位于圣泉山区的这两座古墓,是村民圣某今年2月24日在建房挖地基时偶然发现的。萧县文化局及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获悉后,立即驱车赶到现场,遗憾的是:两座古墓墓顶已被揭开,墓门石柱、石楣已摔倒断裂,墓室均已暴露于外,一目了然。细心的工作人员在一号墓室中发现画像石10余块,石刻壁画20余幅。为防止出土文物的流失和再遭毁坏,萧县文化和文物管理部门已责令村民建筑工程立即停工,并加强了汉墓的保护,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挖掘工作。
发掘情况
2003年,在萧县圣泉山区境内的圣村,发现两座大型汉代古墓。位于圣泉乡的这两座古墓,是村民圣某2月24日在建房挖地基时偶然发现的。墓室中发现画像石10余块,石刻壁画20余幅。
2006年,萧县博物馆会同安徽省考古所对宿州市萧县西面五公里的灵山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出武士钩镶图,钩镶是汉代主要的作战武器之一,但这种武器已经失传了近两千多年。
2012年,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萧县纵林汉代墓群野外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纵林汉代墓群位于萧县县城西南约4公里处,此次考古发掘共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清理古墓葬28座,其中汉代墓葬27座,清代墓葬1座,出土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一百余件(套)。
2015年,萧县古尚村发现古墓群,经先期调查,该路段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8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1处、古墓群2处。
2016年,安徽省考古所对龙山子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
完成勘探面积300平方米,清理古墓葬16座,出土各类文物80余件。古墓群位于萧县龙山脚下,包括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4座,砖室墓2座。
出土文物以陶器居多,类型有鼎、盒、、盘、盆、釜、、罐、壶等,模型明器主要为仓、灶、井、圈等,铜器有戒指、带钩、铃铛等,铁器主要有剑。料器中的口,时代特征明显,反应功能明确。
龙山子墓地考古发掘,显示了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是了解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人文变化和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2017年,萧县文物部门在该县的庄里镇高庄村发现一座汉代墓葬,经过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内有考古价值较高的汉代画像石。
墓群现状
2015年,郑州市至徐州高速铁路萧县段发现古墓群,目前,由省文物考古所和萧县文物部门组成的考古队已开始田野勘探。郑徐高铁萧县段全长45公里,是沟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经先期调查,该路段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8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1处、古墓群2处。考古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田野考古规程”的要求,注重课题意识,充分考虑考古勘探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严肃认真做好考古勘探。据了解,萧县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在此前连霍高速萧县段建设中,共发掘各类墓葬318座,这批墓葬的年代最早可达西汉早期,最晚在东汉中晚期,基本再现了该地两汉时期中小型墓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特色。
发现区域
出土文物
萧县汉墓主要是两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出土的文物有画像石、石刻壁画、铜镜、陶壶、陶罐、陶盒、陶灶及铜钱等。有8块汉代画像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萧县汉代画像石刻开始于西汉晚期,兴盛于东汉,但随着东汉的灭亡,萧县的画像石刻也随之消失了。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人们不仅又看到了这些精美的汉代雕刻艺术,而且从这些珍贵的汉代画像石刻上,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早已经失传了的汉代文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出土年代
发掘情况
墓群现状
发现区域
出土文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