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防城杜鹃(学名:杜鹃花属 fangchengense Tam)是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该物种的生长环境已经受到威胁。
形态特征
防城杜鹃是一种灌木,高约4—9米;枝条粗壮,花序下的枝直径约5—6毫米,当年生幼枝被灰褐色绒毛;老枝近于无毛,但有明显的叶痕。叶多密生于枝顶,叶片厚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倒披针形,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明显向下反卷,上面淡黄绿色,无毛或有时被白粉,下面被淡褐色毛被,中脉在上面平坦或有细沟纹,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叶柄圆柱状,长2—3.5厘米,幼时被灰色或淡棕色绒毛,后无毛。总状伞形花序,有花5—10朵;总轴长约1厘米,密被淡黄色绒毛;花梗粗壮,长1—1.5厘米,有同样的毛;花萼小,盘状,边缘有5个波状突起,长约1毫米;花冠漏斗状钟形,长约4—4.5厘米,淡红色带白色,5裂,裂片近于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2厘米;雄蕊10,长2.2—3.5厘米,不等长,中部以下微被毛,其余光滑;子房圆柱状卵球形,长约6毫米,粗约4毫米,花柱长3.5厘米,花柱的下部及子房密被淡黄色绒毛,柱头不膨大,微弯曲,无毛。蒴果长圆柱形,长约1厘米,直径6—7毫米,5室,有宿存的花柱。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布范围
防城杜鹃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防城(十万大山)。
生存环境
防城杜鹃生于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
生长习性
防城杜鹃属中性花卉,喜温暖、半阴、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黄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间,忌用碱性或黏性土壤。适宜生长温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阳防晒,冬天要防冻保暖。
栽培
1.杜鹃花属的根须像头发丝一样细,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干又怕湿,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浇水过多,根就泡在水中,过干,枝叶萎缩,叶瓣脱落,对植株威胁很大,至于浇了重肥,则会危及生命。
2.花谢后,必须剪去残花,避免结实消耗营养,新枝萌发后,适当疏枝,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去留。
3.杜鹃最适宜种在泥质盆里,因为泥盆吸水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枝叶繁茂。
4.盆栽啼血杜鹃放置地点有讲究,一般应放在东南方向阳台,而且要通风,尽量少移动。不通风则易患黑斑病,大批落叶。
5.杜鹃对光照要求也应适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浓,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机复合肥。每10天喷一次磷酸氢二钾,作根外施肥。适时浇水,还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时疏蕾疏叶,把长得过多过密的花蕾和叶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气流通,养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后,要加重营养,适量多施点磷钾肥,否则花蕾会转化为叶苞。
7.杜鹃花属落叶和不开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过强,严寒冻伤、浇水太多,施肥太浓,放在室内时间过长,放在空气不流通或阴暗潮湿地方,淋酸雨等,所以养护过程中要避免这些情况。
8.翻盆换土,不需要年年进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尽量少损伤根须,时间应在花谢后或秋季,同时喷洒托布津,以预防病害。
9.杜鹃花的虫害主要是红蜘蛛蚜虫等,可用杀灭菊酯等喷杀,效果较好,如三天后不死,再喷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环境闷热、缺乏光照引起,可采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
10.杜鹃花属繁殖方法主要是插。在芒种前后选用新枝,长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点上剪下,剥去下部叶子,留顶叶3片至4片,将枝条的1/3插入土中,喷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平时要加强管理,一年后移栽。
保护级别
防城杜鹃已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Rhododendron fangchengense Tam. In Guihaia 2(1):71.法国电视台 1982;华南杜鹃花属志22.95.1983.
参考资料
植物通:防城杜鹃.www.zhiwutong.com.2010-09-1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存环境
生长习性
栽培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