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17日,在
奥地利足协主席胡戈·迈斯尔的倡议下,各方在
威尼斯足球俱乐部通过决议,同意联合举办一个由中欧地区的俱乐部参加的赛事——米特罗帕杯,正式比赛也在同年如期举行(由于参赛队皆为中欧地区的俱乐部队,故又称中欧杯)。
中欧杯简介
1927年7月17日,在奥地利足协主席胡戈·迈斯尔的倡议下,各方在威尼斯通过决议,同意联合举办一个由中欧地区的俱乐部参加的赛事——米特罗帕杯,正式比赛也在同年如期举行(由于参赛队皆为中欧地区的俱乐部队,故又称中欧杯)。首届中欧杯有八支球队参加,由
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和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四国分别派出各自联赛的冠亚军球队参赛,八支球队捉对厮杀(同国球队不相遇),以主客场两回合的方式进行淘汰赛。捷克斯洛伐克的
布拉格斯巴达足球俱乐部队充分利用了主客场规则,首回合主场以5∶1大胜奥地利阿德米拉队,即使接下来在客场以3∶5失利仍得以晋级。之后在与
布达佩斯MTK队的
半决赛中,双方两回合比赛战成了2∶2。由于当时还没有点球决胜的规则,两队原本应当再进行一场附加赛,但此时布达佩斯MTK队内却爆出丑闻,该队在半决赛中有一名出场球员被查出并未在俱乐部正式注册,于是赛事组委会判定布拉格斯巴达队直接晋级决赛。
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布拉格斯巴达队在决赛中继续把握住先打主场的优势,在第一回合就以6∶2横扫维也纳快速队。在接下来的客场比赛中,他们仅以1∶2小负,最终以两回合7∶4的总比分赢得了首届中欧杯冠军。该队前锋约瑟夫·西尔尼也以五个进球荣最佳射手,让
捷克斯洛伐克人在这届比赛中出尽了风头。
历届冠军
1933 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
1935 布拉格斯巴达(捷克斯洛伐克)
1936 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
1937 费伦茨瓦罗斯(匈牙利)
1939 乌伊佩斯特(匈牙利)
*因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对西本比尔根(即
特兰西瓦尼亚)的主权产生争议,故决赛未举行。详情请查阅“
维也纳仲裁”。
以上是中欧杯含金量最高,在欧洲地位最显赫的时期(相当于现在的
欧洲冠军联赛)。尤其以1929-1937年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
意大利四国顶级豪门荟萃之时最盛。
1951
维也纳迅速体育会(奥地利)【Zentropa Cup】
1955 MTK匈牙利人(匈牙利)
1957 瓦萨斯(匈牙利)
1958
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俱乐部(南斯拉夫)【Donau Cup】
1959 国防(匈牙利)
1960 匈牙利(本届赛事以各国俱乐部的总成绩排定国家名次)
1962 瓦萨斯(匈牙利)
1963 MTK匈牙利人(匈牙利)
1965 瓦萨斯(匈牙利)
1966/67 特尔纳瓦斯巴达克(捷克斯洛伐克)
1967/68 贝尔格莱德红星(南斯拉夫)
1970/71 NK些里克(南斯拉夫)
1971/72 NK些里克(南斯拉夫)
1972/73 塔塔班亚矿工(匈牙利)
1973/74 塔塔班亚矿工(匈牙利)
1975/76 蒂罗尔因斯布鲁克(奥地利)
1977/78
贝尔格莱德游击队足球俱乐部(南斯拉夫)
以下是中欧杯由各国乙级联赛冠军或顶级联赛下游球队参赛时期,对于衡量
欧洲各国中下游球队的水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1987/88 比萨(意大利)
1991/92 布拉卡BL(南斯拉夫)
意大利引领变迁
在中欧杯成功举办了两届后,该项赛事在1929年迎来了一次重要变革,意大利取代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为了新的参赛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该项赛事的含金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欧堪称国际足坛整体水平最高的一个地区。在1934年举行的第2届世界杯上,四强中的
意大利国家男子足球队、
捷克斯洛伐克队和
奥地利队全都来自于中欧(宽泛概念),最后意大利队赢得了冠军。四年之后,第3届世界杯的决赛又在意大利队和
匈牙利队这两支中欧球队之间进行。至于来自这些国家的俱乐部球队,自然也被认为代表了当时足坛的最高水平。
赛事的国际化色彩愈发浓厚
由此可见,在中欧杯刚刚问世的那个年代,这项赛事在欧洲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如今备受瞩目的
欧洲冠军联赛。也正如冠军联赛的发展一样,中欧杯同样经历了一个大规模扩军的阶段。从1934年开始,每个国家的参赛球队数量上升到四支,使得中欧杯的参赛规模扩大到了16支球队。
除此之外,中欧杯还经常邀请传统参赛国以外国家的俱乐部参加,比如在1936年,
瑞士足协就受到了中欧杯的邀请,四支瑞士球队分别与四个传统参赛国的各一支球队捉对厮杀,资格赛胜者出现在接下来的16强淘汰赛中。一年之后,除了瑞士继续受到邀请之外,来自
罗马尼亚和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球队也出现在了中欧杯赛场上,使得该项赛事的国际化色彩愈发浓厚。
在当时参加中欧杯的球队中,出现了不少如今仍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在上世纪30年代赢得
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五连冠的
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是中欧杯的常客,至于
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经以“安布罗西亚纳”这个队名参赛。
虽然国际米兰从未赢得过中欧杯的冠军,但当时效力于该队的传奇巨星朱塞佩·梅亚扎,却成为这项赛事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1930年,年仅20岁的梅亚扎首次参加中欧杯就以打进七球的表现荣膺最佳射手称号。1933年,他在帮助国际米兰赢得亚军的同时,还以五粒进球与其他三位球员并列成为最佳射手。1936年,他又在中欧杯上打进了十球,第三次获得了赛事最佳射手的称号,这也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纪录。
被三大杯击败
如日中天的中欧杯,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受到了
欧洲政治局势的影响。随着
奥地利在1938年遭到
德国的吞并,在这一年举行的中欧杯上,也就没有了来自奥地利的球队。接下来在1939年和1940年,参赛规模被缩减到了八支球队,尤其是1940年的中欧杯,更是一直被笼罩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当时在
半决赛结束之后,原本将由
罗马尼亚的
布加勒斯特快速足球俱乐部队和
匈牙利的费伦茨队争夺冠军,但随着纳粹铁蹄横扫欧洲,决赛再也没有获得举行的机会,中欧杯也陷入到了长期停办的状况中。
重新得以举办
直到1951年,中欧杯才重新得以举办,但比赛名称从原先的“Mitropa Cup”变为“Zentropa Cup”,其影响力也远远无法与二战前相比。1951年举行的这届比赛,只有
维也纳瓦克、
维也纳迅速体育会、
意大利拉齐奥大区以及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
萨格勒布迪纳莫这四支球队参赛。而且在那之后,中欧杯又一度停办,直到1955年才重新开战,这次参赛球队增加到了十支。
中欧杯不再受宠
1955年,
欧洲足联正式推出了在各国联赛冠军之间进行的
欧洲冠军联赛,后来
欧洲优胜者杯和
欧洲足联欧洲联赛也相继问世。在这些新兴赛事的冲击之下,影响力仅限于欧洲中部地区的中欧杯变得不再受宠。
面对这种形势,中欧杯赛事的组织者也曾尝试增加比赛吸引力,尤其在赛制改革方面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在1960年,中欧杯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比赛,
意大利、
匈牙利、
奥地利、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以及
捷克斯洛伐克等五个参赛国各自派出六支球队参赛,但这30支球队并非通过淘汰赛或者循环制决出冠军,而是分成15组捉对厮杀,在这一年的7月3日和4日连战两场,然后分别统计每个国家六支球队在12场比赛中的总成绩,结果匈牙利的球队以8胜1平3负的成绩胜出,以国家身份赢得了俱乐部赛事的冠军。
一个赛季后,中欧杯的赛制又重新变为各球队单独来争夺冠军,而不是统计国家的总分,并推出了小组赛结合淘汰赛的规则,很像现在冠军联赛赛制的雏形。从1966年开始,原来每年一届的赛事又被调整为跨年度举行,从而保持与大多数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的时间同步。
赛事寿终正寝
可惜的是,即使组织者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欧杯吸引力日益下降的趋势,赛事还曾在1978-1979赛季遭到停办。至于那些曾经活跃于中欧杯赛场的传统豪门,也将兴趣逐渐转移到了
欧洲三大杯上,中欧杯冠军已经无法对他们产生任何吸引力。中欧杯就在平平淡淡的状态下勉勉强强地又“混”了二十多年。1992年5月29日,南斯拉夫的博拉茨队经过点球大战赢得了最后一届中欧杯冠军,现场总共只有不到千名球迷观看了比赛。在那之后,随着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本就将中欧杯视为鸡肋的各方顺势宣布停办比赛,这项具有65年悠久历史的赛事就此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