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古村
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的旅游景点
岩头村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中游西畔,距离永嘉县城大约38公里。该村始建于唐朝初期,现有居民超过8,000人。岩头村以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被誉为历史文化名镇。199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历史沿革
岩头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初期。宋末元初时期,金安福(1250-1318)从邻近的档溪西巷里迁移至此地定居。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第八代祖先金永朴主持对村庄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村落布局
正门与街道
岩头村的主要入口是北门,名为“仁道门”。进入村内,可以看到西侧的金氏大宗祠,面向南方。宗祠前方是一座为纪念明代进士金昭而建立的进士牌楼。此外,还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建造的石质谢氏贞节牌坊。这些构成了岩头村的礼仪中心。村内的主要街道包括东门“献义门”所在的献义街,以及连接献义门和仁道门的横街。横街上还有两条直街,分别是浚水街和中央街。这些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岩头村的独特风貌。
大宅规划
岩头村的大型宅邸采用三进两院的布局,规划严谨,规模宏大。这些宅邸分布在进士街、中央街和浚水街之间,占据了村庄的一半以上面积。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许多建筑物遭到破坏或损毁。
商业街
村落东部的蓄水堤上,有一条长达300多米的商业街——丽水街。这条街拥有90多间店铺,均为两层楼房建筑。商铺门前留有宽敞的人行通道,便于行人通行。丽水街的发展始于清朝,随着交通路线的改善,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区。
风景区
丽水街南侧是塔湖庙风景区,其中包括塔湖庙、戏台、石桥等建筑和自然景观。这个区域包含了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大部分景点,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文教设施
岩头村中央街南端设有水亭祠,这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书院之一。书院南侧的汤山上建有文峰塔,两者共同构成了“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此外,村内还有文昌阁等教育设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
水渠系统
岩头村的水渠系统设计科学完善,起源于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公里处的五尺?溪畔。水渠不仅用于灌溉农田,也是村庄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主要景点
丽水街
岩头村东缘的蓄水堤上,建有一条商业街——丽水街,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
寨墙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50米,还有一座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乘风亭前面有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塔湖庙风景区
丽水街南侧是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塔湖庙风景区包括湖、岛、山、堤、桥、庙、楼、阁、轩、塔、树木花草,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水亭祠
岩头村中央街南端有金永朴创建的水亭祠,其外墙东西长65米,南北宽25.4米,现尚存正堂一座。正堂前是一个大水池,池中央有亭,现尚存16平方米的石板基座。水亭祠原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其南面的汤山上有与水亭祠同时建造的文峰塔。站在书院的水亭里向南望,塔影正巧照在水池里,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在塔湖庙北侧,与水亭祠书院相隔一条水渠的山麓上有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文昌阁。永嘉革命先驱金贯真曾在此建“溪山第一图书馆”。1958年毁于风灾,现遗址犹存。
参考资料
岩头村.博雅旅游分享网.2024-09-13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岩头社区.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9-13
岩头村.个人图书馆.2024-09-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村落布局
正门与街道
大宅规划
商业街
风景区
文教设施
水渠系统
主要景点
丽水街
寨墙
塔湖庙风景区
水亭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