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兴镇
云南省下辖镇
弥兴镇,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地处姚安县西南部,东与太平镇接壤,南连南华县沙桥镇,西邻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淜镇,北接官屯乡、大河口乡,  行政区域面积19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弥兴镇户籍人口为20694人。 
1949年前,为弥兴镇;1950年,为弥兴区;2002年7月,乡改弥兴镇。  截至2020年6月,弥兴镇辖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弥兴村。 
2020年,弥兴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6644.32万元,增长12.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9.15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464.37万元,增长1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29.25元,增长11.7%。 
历史沿革
姚安县辖乡。清宣统元年为大西乡,民国时为弥兴镇。1950年为弥兴区,1958年改镇,1961年建公社,1962年复改区,1966年复改公社,1983年复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2万。广大铁路过境,有公路通县城。辖弥兴、上屯、官庄、朱街、大村、大苴、小苴、红梅八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弥兴镇位于姚安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东连本县太平镇,南接南华县沙桥镇,西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棚乡接壤,北邻本县大河口乡。总行政区域181.34平方公里,坝区占31.46%,山区占68.54%,是一个彝汉杂居典型的山区半山区镇。弥兴原为“弥溪”,早年为沼泽地带,芦苇丛生,山脉纵横,溪水丰富而得名,以后沼泽改为良田,人户发展取兴旺发达之意改为“弥兴”。解放前为弥兴镇,解放后1950年为弥兴区后为第五区,1958年县并大姚为弥兴公社,1961年复县仍为弥兴公社,1983年又为弥兴区,1988年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撤区设乡为弥兴乡,2002年12月撤乡设镇为弥兴镇。辖区机构历经数次变革。
弥兴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弥兴镇党委下辖8个村党总支部、3个机关支部,8个村党总支部下辖33个党支部,共45个党组织,党小组91个,2014年年共有党员886名。2013年,弥兴镇辖弥兴、官庄、大村、上屯、朱街、小苴、大苴、红梅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
全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广大铁路途经大、小苴两个村委会,全长12.323公里,并建有姚安火车站和大苴火车站。水资源丰富,全镇辖区县管中型水库2件,镇村管小(一)、(二)型水库11件,蓄水860万立方米,小坝塘127件,蓄水132.8万立方米。全镇现有弥兴、小苴、大苴三个集市,每月共21个街天,境内沟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麦类、豆类等粮食作物及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是全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
自然资源
总耕地面积169810.66亩;拥有林地200332.5亩,森林覆盖43%;水面面积3560亩;荒山荒地37872.5亩,其他面积15068.73亩;镇内经济作物以种植粮食、烤烟、油菜、蚕桑;粮食作物以稻谷、大麦、豆类为主;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鸡、鸭为主,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农业镇。
经济发展
现有国土面积174.6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委会,118个自然村,213个生产合作组。2005年末有23807户人;人口83783人;其中农业人口68095人,非农15688人;少数民族人口5233人。男:42694人,女:41089人,男女比率1.039∶1。
2005年末完成财政收入1239万元;经济总收入98896万元;其中一产业18190万元;二产业15362万元;三产业65344万元;产业比率为:18.4∶15.5∶66.1。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39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8300万元,乡镇企业3039个,从业人员11310人;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80706万元。
2005年末耕地面积3814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1840亩,其中:蔬菜34698亩;粮食46699亩;经济作物8520亩;粮食单产526公斤,粮食总产量24574吨。烤烟2339亩。大牲畜存栏9793头,猪存栏46591头,完成肉类总产量6490吨;牛奶产量3402吨;禽蛋产量191吨。
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6831万元,较2013年32645万元增4186万元,增长12%(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9925万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26906万元,增长13%);农村经济总收入20667万元,较2013年17562万元增3042万元,增长17.68%;农民人均纯收入6814元,较2013年5845元增969元,增长16.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2.6元,较2013年22367.5元增3355元,增长15.2%;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1万元,较2013年975万元增146万元,增长15.1%;非公企业营业收入21344万元,较2013年19123万元增2221万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60万元,较2013年7100万元增860万元,增长1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6‰;三次产业比重达48:31:21。
2014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6906万元,实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821亩,其中:粮食作物23740亩(水稻12234亩,玉米5715亩,其他粮食作物5791亩);经济作物18081亩(烤烟9500亩,蔬菜5671亩,其他经济作物2910亩),面积和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7.5%和16%;粮食总产量达14975万公斤,实施了2000亩水稻繁种种植,收购价格4.2元/公斤,实验种植了100亩楚39号有机水稻,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4年,全镇共种植烤烟10000亩,通过认真扎实抓好育苗、移栽、中耕管理、优化烟叶结构等方面的工作,全镇共收购烟叶136万公斤,均价26.95元,产值3665.2万元,上等烟比例67.25%,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
2014年,完成了县下达的1000亩新栽桑、1200亩低产桑园改造、700亩桑园流转和发展2户大棚养蚕示范户任务,全面落实了干部包保栽桑养蚕重点户的机制。全年共养蚕4411张,收购鲜茧128吨,均价35.2元/公斤,产值452万元。2014年,全镇实现生猪出栏39004头,同比增长7.6%;牛出栏4502头,同比增长5.6%;羊出栏4402只,同比增长2.3%;家禽出栏12.5万只,防疫密度达98%以上。完成肉牛改良936胎,猪品种改良6739胎,培育商品仔猪78965头,开展畜牧兽医科普培训18期,培训养殖人员1362人,开展饲料、兽药经营户专项检查14次,屠宰检疫950头,产地检疫1000头。全镇生猪规模养殖户36户,出栏300头以上达3户1288头;出栏200头以上达2户419头;100头以上18户2588头,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972万元,增长11%,畜牧养殖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
2014年,全镇农户共种植核桃10000亩,完成率为100%,涉及22片连片,面积为6500亩。把整合村组林地资源开发作为增加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支持林地资源开发,林业项目招商引资建设取得新突破,共组织流转荒山11111亩,主体用于新种植核桃,全镇核桃产量70吨,产值达175万元,林地资源收入92万元,林业促农增收作用日益显现。
2014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9733万元,同比增长8.2%;农产品加工产值6937万元,同比增长15.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50万元,同比增长110%;企业个数620户,同比增1.6%;共有23户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个体独资企业。2014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161.2万元,增长15.4%;营业收入5198万元,增长15%。
文化
人文地理
弥兴镇各族人民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穿越千年历史风云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升华,酿造了今天弥兴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和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
弥兴镇的民间艺人有民族裁剪、民族音乐创作、石器雕刻、土陶制作、民间艺术雕刻、艺术制作等,特别是土陶制作,工艺精细,式样美观大方,远销周边的地区,深受群众的喜爱。
革命老区
弥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八支队整训改编遗址之一,是东西山边纵八支队的根据地,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而修建的滇缅铁路和西(昌)—祥(云)公路穿境而过,现在还有多处遗迹。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滇西工委的领导下,在弥兴、小苴等村组织成立“农抗会”开展反“三征”斗争,宣布成立革命根据地——东山区人民政府。
民俗节日
节日
大苴圆鹤山松花会:农历正月初八,大苴人民利用春闲,全家出门到圆鹤山飞来寺踏青野炊,融大自然于一体,是两州三县乡邻联络感情之盛会。
下屯龙泉寺: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兴人民最隆重的盛会,那天四方八邻的人们都尽聚下屯龙泉寺,到寺里烧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赶秋会:每年立秋,是弥兴镇小苴村人民盛大的传统赶秋会。那天,远乡近邻的朋友,男女老少聚集在小苴与大河口相接壤的大石头丫巴,踏歌起舞,共庆节日保佑清吉平安。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又叫彝族年,这天彝族同胞杀羊,祭献祖先,祭土主(地谷祭),相互宴请,晚饭结束后,竖起四米高大火把,共祝五谷丰登、太平盛世。
倮倮祭天(也叫毛驴灯会):上屯石官村每年到农历九月二十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村后大树下,跳歌起舞,晚饭结束后,由领头带领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驱赶邪魔。传说有上屯石官村“三年不跳毛驴灯,猪死马遭瘟”的说法。
民俗
每逢传统节日,赶街集会,嫁娶乔迁等喜庆活动,彝族同胞们都要穿戴自家绣制的民族服饰,欢聚在一起,弹起三弦琴、吹起笛子、跳起“左脚”。弥兴镇自古相邻两州三县交界地,每当彝族跳左脚时,其他民族也会和拍而上,欢歌起舞,共同表达内心的喜悦和美好的愿望。
社会
基础设施
弥兴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以农业综合开发、高稳产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烟水配套工程、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千方百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产出率。一是投资90万元的基本烟田水利建设项目;二是加大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抢抓机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投资22.3万元完成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六是完成了大村580亩坡改梯并全部种植上桑树;组织实施了弥兴和官庄两个村委会400口沼气池建设。到2008年全镇沼气池已达1122口,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好以农网改造为主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8个村委会中的90个自然村的城乡同网同价。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弥兴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全镇有小一型水库二个,有小二型九个,坝塘147个,蓄水量654万方,新浇318个水窖,手机通讯机站7座。
文化教育
全镇共设办19个教学点(其中,中学1个,完小8所,村小10所),在职教职工130人,在校学2854人。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镇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位98%,巩固率为99%,中学参考升学率为86.8%。
文化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弥兴镇党委、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成立了弥兴镇老年协会。每逢重大节日,镇政府都要举办文艺演出和召开运动会,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镇建有文化站1个,文化娱乐室2个。
政治
机关机构职责
一、党政办公室(加挂人大办、武装部、工会、妇联、团委牌子),其职责是: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的决议、决定,抓好党建工作,做好人大、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武装、工青妇、总务会计、文书、档案等各项工作,并抓好镇机关内部后勤服务保障等日常工作,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相关综合性协调处理等工作。
二、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计生办、信访办、综治办牌子),其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的决议、决定,教育广大干部群众遵纪守法,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坚持依法办事,做好民政、残联、人事、社保、计划生育、信访、综治等各项工作。
三、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企业办牌子),其职责是: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落实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具体协调财政、企业、粮食、食品、金融、招商、扶贫、经贸、安全生产等工作。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20724人,5417户;其中:农业人口20149人;有汉族16206人,彝族4403人,其他少数民族78人
2021年7月,姚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弥兴镇人口数为14808人。
民族
是一个汉族、彝族混居的民族镇。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084.74万元。
参考资料
弥兴镇.姚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01-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
文化
人文地理
民间艺术
革命老区
民俗节日
社会
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政治
机关机构职责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