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璘
王璘
王,一位打了30多年铁的人,居然先后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王璘的心中,铁匠既伟大又光荣,他从打铁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纵观王璘先生从铁匠到书法家、到诗人的历程,可以发现,他的书法和诗词与他的人格品德是统一的。
人物简介
王璘(1936~ )原名王继舜。衡南县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郴州分校副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郴州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理事,郴江诗社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先后在省内外和全国以及国际书展书赛中获奖40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著作有《火花集》和《碎石集》。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社会评说
王铁匠”的文艺人生
王璘,一位打了30多年铁的人,居然先后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从打铁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王老先生原名叫王继舜,1936年7月,出生在衡南县的一个小村庄。1954年春,他到相邻的常宁松柏镇颜家铁店学打铁。1955年秋,松柏镇几家铁店合并成立铁工合作社,由于他的家庭出身问题,不让进社,师傅便让他在其家继续打铁。
1956年秋,王璘跪别师傅师母,被招工到水口山地球物理探矿队,两年后,被调到郴县磺矿,矿人事科要他去开空压机,他却主动要求到机修车间搞锻工,打出来的锻件连老师傅都佩服。厂里保送他上了3年“工大”,回来后因设计需要被“借”到技术科,厂里发给“提干表”他不愿填,动员他到职教办也不愿去,一心只想回车间搞锻工。锻工这一行是最苦最累的重体力劳动,青年人都不愿干,连老婆都难找。老王却偏偏爱上这一行,而且越干越精。他曾豪爽地发问:“在郴州市方圆几十里,无论是工厂的高级锻工还是乡村老铁匠,有谁能将细小的废钢锻成几十公斤泊船用的铁锚?有谁能在空气锤下压鸡蛋而不破?谁能在砂轮磨出的火花中辨别钢号和用途?谁能在百米外听出和鉴别空气锤声中的异变?”在王璘的心中,铁匠既伟大又光荣,他从打铁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活跃在郴州的文坛艺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王璘先生就活跃在郴州的文坛艺苑,办班、展览、春节上街为群众书写春联。许多人为求他的草书对联蜂拥而至,其名气也越来越大。1988年至1998年,是王璘书法的黄金时期。他的一篇近4000字的《论草书的三要素》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王璘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包括民间的歌谣新诗。后来在小学毕业前夕学校举办作文比赛,他创作的一首经过父亲修改的新诗《少女之春》,竟被评为全校的第一名,学校将此诗载入校刊,这更加激发了他对诗歌的兴趣。王老虽然从小喜欢读诗、写诗,但毕竟文化低,基础差,必须加倍努力。他熟读死记诗韵词律等工具书,经常请教行家里手。有时为了一句诗、一个字而搔头抓腮,废寝忘食,当想出了一句得意的句子时,便哼着“我本是卧龙岗一道家……”的京剧来。近年来,他创作的传统格律诗词在全国各地刊物典集发表400多首(阕),也多次获奖。著有《火花集》、《碎石集》、五人合集《郴江流韵》,编审《丹霞集》、《郴州书法》等书,担任过《郴州诗词》、《北湖诗苑》执行编委。他学有所成,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恒心”的一个生动例证,也是对“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语的另一种诠释。
退休生活有滋有味
纵观王璘先生从铁匠到书法家、到诗人的历程,可以发现,他的书法和诗词与他的人格品德是统一的。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年代,他受到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牵连,但他有一种正确的心态。他教育自己的子女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大庆市人的“三老四严”, 现在他的两个子女都是共产党员。王老还有个怪脾气,凡是扶贫救灾、希望工程、扶助残疾人募捐等公益慈善活动,他毫不犹豫地挥毫献艺,而对求他有酬劳写招牌广告均一概拒绝。他退休时还只有50岁,有许多人请他搞收入比较高的事,他都没有去,却乐意以月工资70元受聘于书画函大郴州分校。他认真教书关爱学生,有的学生或经济困难或丢了钱包交不起食宿费,他便和老伴腾出自己的一间卧室和一间客厅,让男女学生各住一间,并免费同桌共餐,还为无钱返家的学生慷慨解囊。一些学生感动地说:“王校长就像我们的父亲”。尽管王老两口的退休工资最近增加后一共也只有1300多元,但他们生活得有滋有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社会评说
参考资料